返回第三百四十八章 铁路野望(第2/3页)  钢铁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底蕴,其中的不少部件,比如说高速的车轴,还有能够承受60吨重量车轮,这些钢铁的东西,必须要通过水压机,还有一些冶金和淬火方面的特殊处理,才能够拥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这些,都是中国不曾拥有,或许以后逐步获得的东西,在没有得到之前,就必须要接受对方的盘剥。目前看来,只是这么一次而已,这些东西,只要来到杨元钊的面前,借助着一体机,杨元钊就可以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甚至超过原有的产品。

    200节的列车,首先抵达的,只有4列,这其中,只有20节是全新的,这一批是从美国过来的,德国的列车还在船上,剩下的44节都是从现有的高速列车上拆下来的,120公里时速的列车,在中国绝对称得上是超级快车了,可是在欧洲,在美国,已经开始向180迈进了,150公里,才是真正列强们重视的,不可能向中国转移的,那代表着一个国家重要军事实力,即便工厂想要出口,国家也会用各种方法干涉。

    别小看了30公里,这几乎是两代列车所能够达到的,铁路的发展,列车的速度,从最开始时候,提升较快,可是到了一个巅峰,比如说100公里以上的时候,往往会花费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够提升,一个个有关蒸汽机的应用,高速的重载列车,在一定程度上面,是国家科技的集中体现,这在后世也是一样,超过5000吨的重载列车,在世界上,能够完全生产的国家不多,能够完成他的整合,无不是一个工业强悍的国家。

    包头的铁路上面,因为一体机的存在和后世带来的钢轨,杨元钊已经完成了45公斤每米以上的重轨,这个重轨,足以承受沉重的重载列车,使用了后世的一些表面工艺,在一定程度上面,摩擦系数会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准之上,这已经拥有了高速重轨铁路的一切东西,等于是解决了最大的难题。

    这种情况之下的,拥有了高速列车的一切可能,杨元钊所以没有在比利时的轻型列车上面进行改进,因为轻型列车的技术太过落后了,都是几十年前的工艺,而120公里的列车,本身就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准,最少也是10年前的工艺,在速度达到一定程度上面之后,机车本身的性能,余量相对的比较的大,反倒是动力上面,是一个瓶颈,要解决列车的速度,首先就是提高动力,然后就是提高动力在转化上面的效率,这两者,国外已经做到了这个时代极限了,列车本身的体积有限,跟轮船不同,列车本身的宽度长度,制约很大,不改进材料,提高效率的话,动力的提升,可能是一马力一马力的提升。

    就动力本身而言,如果杨元钊说自己差的话,谁也不敢说,自己在这个方面,会超过杨元钊,三胀式,甚至是更加先进的蒸汽轮机,杨元钊可以完美的生产出来,工艺和材料上,处于这个时代最巅峰的水准,至于更加简单的水管工程,这个德国秘而不宣的技术,绝对是展露性的,在动力保护和增加上面,超过英国的存在,德**舰的强大也源于此,在杨元钊的哪里也完全不是秘密的。

    这一切的一切,是杨元钊有底气,不进口火车动力的根本原因,200节列车而已,只要进口了,未来在中国铁路上面开行的,全部都是经过改进,质量极佳的列车,这个数量是2000列,甚至是更高,庞大的中国,拥有无尽的容纳速度,而包头,拥有快速建设数万公里铁路的能力,这不是信口胡说,这是已经证明的了。

    有一体机的存在,杨元钊如果想要的话,随时都可以把这个火车的动力,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程度上面,只要列车能够承受住这样的高速,几乎可以推动到蒸汽机的极限,那么进口的这些120公里的机车,可以提升到140,甚至是150,160这样国际上主流较高的速度的机车水平线上,这才是进口那些告诉机车真正意义的。

    风尘仆仆,一路紧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