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九十七章 子弹厂(第2/3页)  钢铁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还有之前意大利弄来的军火专家,这些人之中的大部分,都是军工厂的,甚至是直接从子弹工厂出来的,杨元钊合理的把他们整合在一起,让他们提出了设想,在包头强大的工业加工能力和整合能力之下,最终群策群力之下,算是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日生产能力是5万发的小型生产线。

    包头拥有生产军火的一切能力,特别是最为基础的是硝酸,因为合成氨制作硝酸的方法的完成,伴随着包头逐步扩大的硝酸工厂,目前硝酸的日产量得到了惊人的8000吨,年产量接近200万吨,按照1:10甚至是更高的比例,可以生产出足够多这样的产量,绝对可以支撑任何的军火的生产。

    硝hua棉,单基,双基,三基,这样类别的硝hua棉,只要有足够的数量,足够的实验次数,总能够生产出来,那些军工专家,虽然没有直接制造生产线的能力,却能够根据现有的东西,对生产线进行指点,帮助包头完善生产线,现在日生产能力5万发的小生产线,就是在3000发的基础上面,逐步的改装过来,现在,正在研究10万,甚至是30万的生产线,基本上,到30万发,就可以基本定型,再此的基础上面,不停的复制,就可以完成一个现代化的子弹厂的建设。

    这个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不算高,5万发的生产线,一共使用了217人,在杨元钊想法之中,最好把人数降低到50人左右,这需要生产线的逐步完善,军火的生产,特别是子弹和炸药这样的军火,危险性相当的高,速度并不是唯一的指标,安全性能,才是最强的指标。

    ak的标准口径是7.62口径,这个时代,大部分的枪械的口径很大,毛瑟1898的口径大概是7.92,大部分枪械的口径甚至在他之上,固有的生产线,生产的子弹,大部分是大口径的,杨元钊似乎看过一篇文章,专门的提到亚洲跟欧洲的区别,这个时代,欧洲人无论是身高,还是力量上面,要比亚洲人强一点点.

    这点是杨元钊的亲身经历,无论是身高,还是体重,中国跟外国人之间都有不小的差距,这不是一两个特别强壮的就能够解决,军队,特别是这个时代的,军队,从某种程度上面说,考虑的是一个整体上面,素质上面,是以国民,特别是男性的平均素质为基准点的,也就是说,目前,适合外国人的8mm左右的口径,并不太适合中国人,更小的口径,才有利于中国人的使用。

    后世大名鼎鼎,臭名昭著的三八式步枪,它就是6.5mm口径的,这样口径的步枪,拥有不错的性能,也适合亚洲人,特别是东亚人的使用,成为了日本在二战时期,主要列装的步枪,只不过,这样6.5口径的步枪,也不是没有缺点,由于口径较小,停止力不强,大部分的时间,会产生穿透效果,并不能更好的使用。

    综合了一些论点,杨元钊给新的突击步枪选择的是7.0口径,既不像是7.62和7.92那样,比较沉重,不利于亚洲人使用,又不像是6.5那样,停止力不强,很容易产生穿透效果,且效果不强。

    如今,这样生产线,就是生产7.0口径的步枪,铮亮的黄铜弹壳,在工人和生产线的严密之下,成为了组装好的成品,在检验了之后,杨元钊拿起一个,他分不清这样的子弹,到底拥有怎么样的威力,但是看起来挺好的。

    “要不要打靶一下!”刘澍建议道。作为一个不到30岁的人,刘澍对于枪械,还是比较喜欢的,这个新枪,一看起来,就非常的不错,不试试怎么行呢。

    “那就试试吧!”杨元钊无可无不可的,顺带的,他说道:“把焕章兄也叫来吧,顺带让他看看,这个东西具体效果如何!”

    目前,包头已经初步的安装了电话,是购买自英国的电话线路和机房,初步的给包头大部分的关键地方都安装了上来,包头终于结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