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八十一章 余波和收尾(第2/3页)  钢铁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西安城下,就成了强弩之末,攻下西安之后,足足整训了2个月,才继续的占领了其他城市,原因无他,后勤跟不上,西北军强横的战斗力,一方面是根据士兵严格训练和底层士官的作用,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因为强大的自动火力和炮火,后者恰恰是需要后勤的。

    此时他们,不是在内陆在,在包头铁路网络的覆盖之下作战的,是跳出了网络之外,在距离包头1700公里之外,甚至还要延伸到2000公里之外,距离最近的铁路也足足有1000公里,这对于后勤的压力何等之大,哪怕是子弹的消耗,都必须要小心谨慎了。

    苦笑一下,西北军何曾遇到这样的局面,本来,看不在眼里那些护**的枪支弹药,也需要暂时注意起来了,一团开始行动了起来,团长颁布的命令,让大部分的士兵都不明白,节约弹药,不能无故的消耗,顺便的,熟悉一下俄国步枪和弹药。

    不提库伦这边,熊彦斌已经开始注意收集武器和弹药,一团的战报,经过了乌德的中转,在铁路网络无线电的支持之下,一层接着层的传送到了包头,三次中转之后,在一个小时后,抵达了包头,通讯员不敢停留,直接把电报报给了大本营和杨元钊。

    一团的这个胜利消息到了大本营,一片的欢声雷动,这是一个重大的胜利,甚至可以说,神兵天降的,是一份属于西北式的成功,本身还在担心的杨元钊,彻底的放心了,拿下库伦,等于是外**立已经事实上的破坏掉了,哪怕未来,挡不住俄军的兵锋,他们也足以借助着先机,守住大半的漠北,跟俄罗斯在漠北争夺,而不会把战火烧到西北这边。

    西北是杨元钊的基础,庞大的工业基地,才刚刚发展的城市重工业带的,这些都是在一体机和庞大的财富的支持之下,才形成的,一旦战火燃烧过来,没有合理纵深和国家战略的布置,哪怕打败了俄罗斯,留给西北的也是满目疮痍。

    杨元钊来到这个时代,可不是为了把中国再一次的打烂的,西北的工业基地,不但关系到未来战略布局,也是中国崛起的希望,能不在这里打,就别再这里打,现在从包头到库伦,1700公里的距离,超过1000公里的战略纵深,哪怕是跟俄军打运动战和游击战,也足以拖住百万,甚至更多的大军,给包头足够的发展时间,3年就缔造了一个现在的包头,更何况是现在,各方面的发展已经在轨道上了。

    杨元钊的手中,还有一份从德国得到的情报,俄罗斯那边的军事调动,无论是远东军区,还是从国内过来的俄罗斯军队,距离赤峰,最少还有1500公里左右的距离,就算是到了赤峰,到恰克图,距离也一点都不近,相对于俄罗斯军队,稍显拖沓的速度,包头军队的速度更快了,只要快速的到达买卖城,挡住俄军进入到蒙古的通道,千里蒙古大草原和强大的西北部队,就会成为俄罗斯军队的噩梦。

    后续的信息依次的前来,一团没有携带基站,在蔡锷确立了战果之后,迅速的派出通迅组,后面上去的通讯组,迅速的用器材,在库伦把无线电基站给树立起来,虽然大功率的团属电台,已经可以覆盖700公里,比不上的直接树立起来的,固定的基站,只要在合适的位置,把120米高的基站给树立起来,方圆1000公里范围之内,哪怕是普通的营连属的无线电,都可以顺利的使用。

    通讯,是西北军队的巨大优势,哪怕是外线作战,也不能丧失掉这个优势,没有通讯的支援和前方的战报,包头的实力,最少要被减少三成以上。

    便携式的基站,是包头开发出来的新产品,一部分的电子元件,还依赖于一体机,一次性成型调试之后,就可以形成一个较大范围的网络,可以跟其他的基站进行相连,从库伦到包头的1700多公里,甚至加上库伦到恰克图的几百公里,几次传递就可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