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二章 让步的袁世凯(第2/3页)  钢铁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新军,如果不是当时袁世凯正在跟清廷的竞争之中,不方便出手,随便派出一个协,就可以灭掉山西新军了。

    这或许是袁世凯自己推测之后,做出来的最可能的判断了,在包头民团成立之初,西北所拥有的,只是当年冯玉祥在东北培养的一两千人,虽然冯玉祥不错,可是当时,他只是一个北洋军的营正,他的实力又有多少,一个标就高看他一眼了。平心而论,如果还是不知道西北的未来,只是在当时的话,袁世凯根本就不会看山西一眼。

    山西是个什么地方,走西口,走东口,人口多的就要出外闯荡,甚至跟大自然挣命,才能够活下来的地方,编一个以新军为名义的地方民团,这简直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简直是在开玩笑,也就那些土老帽有钱些,可是那些土老帽,心中的想法只是挣钱,根本不会去管山西的事情。事实上,在稍晚一些时候,后世的西北王阎锡山在西北崛起的时候,同样是新编新军,当时只有两个营,后面才成立了混编协。山西尚且如此,何况是口外的包头,那是一个穷山恶水,有人办出来新军么。

    袁世凯当时正全部心思放在跟军机处斗法,满清朝廷看解决不了北洋,如同大扫把一样的散出了一大片的新军,别说是省,府,甚至是县,只要是有申请,总能够得到回复,但是大部分都悄无声息了。

    就这样,在原有北洋六镇,7万多人的规模之下,疯狂的出现了10几万的新军,这些新军,就如同曾经的绿营一样,看起来很美而已,有的是骗取支持和军饷工具,有的则沦为了革命党的工具,南方革命党之所以能够起义成功,新军之中的进步青年和革命志士,是第一主力,甚至远在所谓的革命前辈之上。

    在无数泥沙俱下之下,却冒出来了西北这么一个真正的猛虎,接下来,杨元钊的发展却跟所有人预料的完全不一样,居然接着的清朝中枢打击北洋的功夫崭露头角,成立了54混编协。

    在清廷中枢的眼里,这算什么,不就是一个只有两个标的普通协么,北洋在中枢的大力推动之下,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也不过是7万多人,各地都在编练新军,可是除了北洋之外,其他的,实力都非常一般,更何况一个位于中枢千里之外,贫穷落后的西北。

    在大部分的地方,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么一个协的成立,有的甚至要成立镇,可是真正到位的有多少,在中枢加大检查力度,收紧拨款之后,很快就销声匿迹了,本以为这是山西总督的套路,象征性的打开方便之门之后,就不在管它了。

    接下来的变化,让所有人都美哦与想到,西北不但没有吃空饷,以包头这么一个小小的底盘,反而把的54混编协给建设了起来,不但拥有完全的人员配置和武器,甚至在着之上,悄无声息的扩张成了一协三标,每标都超员,几乎相当于一个镇的协。

    这种跟其他的人不一样的做法,让西北在初期,比较弱小的情况下,成功的保护了自己,在1908年和1909年前后,如果北洋真的全力以赴的情况之下,西北也好,54混编协也好,根本就抵挡不住,可惜了,前面的机会一旦错过,后面再追赶和挽回就晚了,他们是去了最后的机会。

    袁世凯看着前方,年轻的有些的清秀,总是有千万的话语想要说,却也一个字都没有说出来,双方见面,相互自我介绍,其实,作为北方近邻,又是相互重视的的对象,双方对于对方的熟悉程度很高,几乎都第一眼就认出了对方。

    北洋三杰,吴佩孚,孙传芳,曹锟,这些现在和后世,大名鼎鼎的北洋骨干,都在袁世凯的队伍之中,杨元钊忍不住微微感慨,袁世凯就是袁世凯,哪怕处于现在,如此不利的程度,也依然有这么大一帮人来追随,同样作为管理者,杨元钊很清楚,在这个时候,依然不离不弃的,肯定是他手下的铁杆,现在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