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百五十一章 外籍专家(第2/3页)  钢铁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待,最起码等海参崴的俄罗斯援军上来再说,却不知道,俄罗斯在知道日本的遭遇之后,直接走另外一条路,从黑龙江那边突破东北防线。

    战场的局面陷入到了僵局之中,中国,日本,俄罗斯三个国家都在等待,等待位于中央的蒙古战场决出一个高低,那里的胜败,才决定整个战场的局势。

    夜幕降临,一辆戒备森严的专列,悄然的离开了包头,专列上没有任何的标志,看起来跟普通的列车差不多,可是熟知西北专列的内行,都知道这是一列专列,而且从专列的规格上面,轻松的判定出,最起码是领导人一个级别的专列。

    中国成立了,各方面的事物千头万绪,哪怕早有准备,可是刘澍和杨元钊依然是忙得脚不沾地,在这个节骨眼上,俄罗斯跟日本联手对中国宣战,北方战起,需要的工作更多了,可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杨元钊还是乘坐着专列离开了包头。

    杨元钊的离开,不是为了处理政务的,而是把特拉斯等一批经过了审查,值得信赖的外国专家和归国的留学生学子送入到阴山基地的。

    阴山基地是西北最大的秘密,成立几年以来,成果斐然,无论是钢铁工业,精密制造,高端武器,甚至是战列舰,都有它的贡献,如果说钢铁和重工业,是中国的根基的话,那么阴山基地,就是这个身体里面的心脏,推动着各方面的发展。

    阴山基地之中,存在了大量超过这个时代的科技,甚至一些前瞻性的课题,动辄比这个时代高出五到十年,中国正是依托着这些,才在短时间之中,追上了世界先进,并且不断的向更高迈进,一旦这里的科技泄露,对于西北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

    不过,中国的底子还是太单薄了,杨元钊从世界各国搜罗人才,甚至连德国送来的战俘之中的人才也不放过,不遗余力的发展高等教育,还有派出了大量的留学生,但是这些,只是在尽量弥补中国跟世界各国的差距,一些杨元钊自己主导的项目,有了较快速度的发展,换做他不熟悉的领域的,发展就很快的慢下来了,甚至半年一年时间都没有丝毫的进步。

    这让他非常头疼,把阴山基地的向军方敞开大门之后,不但把一些高精尖的设备,比如说装甲力量,重型火炮,飞机等等,提前小批量的进入到了军队里面,适应性训练,这算是提前培养出了一批高技术的兵种,他们之中的部分,会成为这一次,跟俄罗斯日本之战的主力,比如装甲车,比如坦克。

    从后世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过来,阴山基地的现状他也清楚,除非有几个大师级的科学家,在加上大批中坚力量的研究院,在他的前瞻性的指引之下,才有可能得到快速的发展,不然的话,这已经是极限了,或许在材料,发动机这方面,以杨元钊的专业素养还能够继续提高,可是缺乏了其他学科作为支撑,要继续突破,很难很难,一枝独秀永远的无法解决问题,科技树是必须要相互攀升。

    阴山基地已经交给了军方,这里跟之前有了明确的不同,在军事专家的梳理之下,选择了关系到未来军事发展的最重要的几个方面,海军,空军和陆军,都是单独的项目,目的性非常强,相反,那些重要的体系工程,暂时被封存,要到中国的科技水准奠定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开启。

    不过这些重点的项目整合了之后,除了发动机项目之外,还有好几个单项,缺乏必要的人员,杨元钊因为跨越学科,对于这些领域的研究不够深入,无法兼顾,而西北目前培养出来的留学生或者科学家,他们或许能够成为合格的驻守,担任一个学科的负责人有些不行。

    好容易整合了出来,却遇到了这样的难题,这让军方相当的不甘心,这些项目,都是对军方单独的体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任何一个方面的突破,都会让西北的军事实力有巨大的提升,不能够放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