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工业布局(第2/3页)  钢铁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平方公里大型湖泊,分批使用,每年可以沉积黄河30左右的泥沙,加上上游的水土保持,会让黄河的泥沙携带量大大的降低,甚至达到某种平衡,这才是治理黄河的治标方法。

    黄河的治理早已经推行了,可惜却不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工程的,环境治理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发展最快的方法,中国成立之后,如何把曾经中华民族最精华的地区,合理的发展,才是新一届的中国政府,需要做的,从北洋手中得到的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东北,从革命党手中得到的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东。这些中华民族最精华的平原地区,向西北敞开了怀抱,仿佛是一张白纸,可以书写最完美的工业画卷。

    杨元钊来到包头,一手推动了包头的崛起,借助着包头和西北,提前进行产业布局,以密集的工业,吸纳足够多的产业工人,这不能说不对,整体的布局比较的单一和薄弱,后面依托着铁路网络,兴建的那些新城,起到了良好的分流作用,但是这个分流,只是一个很无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一个枢纽只有一个城市,还在革命党和北洋的夹缝之中,不能大刀阔斧的进行。

    现在,中国已经完成了统一,依托着统一的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兴建。在工业部布局之中,最先投入的,也是投入最多的,是沿长江产业区域工业带,这个也是后世中国最大工业带,只不过因为长江大桥的阻拦,只能够通行普通的江船,而这一点在这个时代,被改变了。

    长江大桥的高度是65米,而不是25米,40米的高度,足以通行现在全部的万吨级船舶,沿江一直上溯到武汉,都可以直通万吨船舶,这极大的节约了物流成本,武汉已经是深处中国的内陆,武汉长江大桥也有可能在1915年年初通航,这样最少8条铁路线在这里交汇,这里会成为包头之外,交通最为便捷的地方,无数的货物,会直接的运到武汉装船,而不是运到沿海的港口,进行仓储和装船,仅此一项,长江就无愧于整个中国最大的产业带。

    最关键的是,一个城市,不可能包容所有的行业,未来的现代化大生产,分工合作,产业聚焦,相互配合,会成为发展的主流,以长江为纽带,纵横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等几个省市,最终到上海为止,以上海和武汉分别为龙头,连接几个特大城市,以他们的作为通盘的考虑,来进行布局,工业部甚至动员了最大规模的调研,最终完成了对长江工业带的布局情况。

    首先,需要承接西北转移的各种轻工业,机械制造,食品和药品等的转移,当然了,也有一部分的重工业,一些后世大型的矿藏,比如说江西的钨矿,马鞍山的铁矿,还有其他的一些铝土矿,碱矿等等,杨元钊很清楚,中国虽然地大,在矿产上只能够称之为广,而不是物博,很多的矿产总量庞大,品味却不高,这在未来相当的不利,当然了,现在的中国,已经走上了跟后世中国完全不一样的道路。

    可是未来,还有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特别是西伯利亚和东南亚,这些长时间未经开发,大量的矿产比较集中,也比较富集的地区,未来会成为中国矿产的核心,如果还不行的话,不是还有一个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么,那个国家简直具有无穷的矿藏,后世的网络上有一句话,美洲是赋予欧洲的天堂,因为太平洋太过庞大和危险,亚洲哪怕怎么的发展,也不可能涉足到美洲,可是大洋洲却是赋予亚洲,当年的郑和,只要再往南几百上千海里,就能够发现这个富饶的大陆,可惜它直接从马六甲海峡向西了,最多达到过非洲东海岸,错过了这个机会

    天若与之,我必取之,今时不同往日,这不是二战之后,由美苏组建的2元的世界,也不是90年代之后,美国一家独大的情况,这是混乱的20世纪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远在远东的亚洲,简直是天然的港湾,即便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