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潜艇发展(第2/3页)  钢铁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统一全国,还在西北发展,甚至连一个海港都没有的时候,当时西北只是秘密的进行潜艇研究,使用的是引进德国潜艇的阶段,当时西北跟德国之间的关系,让西北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德国的潜艇,最开始,就连德国都是500吨以下的潜艇,引进中国的也都是在500吨以下的,这样的潜艇,已经开始有了远洋的性能,可是航程都不算太远。

    最开始的德国潜艇,更多的成为了训练艇,帮助中国有了第一批的潜艇成员,他们甚至在对日本,对台湾的作战之中,起到了难以想象的作用,为中国的成立树立了功勋,可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功勋潜艇,大多数都退出了现役。

    从德国引进,解决了有无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在潜艇的基础上面提升,制约潜艇的问题,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主要是设计理念,动力,甚至是规模上面的。德国没有多重视潜艇,只是把潜艇当成了一个战术武器,可是中国不一样,从后世走来的杨元钊,很清楚,潜艇对于中国的战略作用的,后世的中国,俄罗斯,在水面舰艇上面,几乎被美国完爆,可是潜艇,一直都是中国抵抗美国海军的一个有力的武器。

    从最开始引进德国潜艇,为的就是在技术上面吃透,让潜艇的能力更强,在熟知潜艇作用的前提下,杨元钊提出了潜艇发展,首先增加潜艇的攻击能力,这中间鱼雷必须要加强,一艘潜艇,会有1218枚鱼类,这是德国远洋潜艇的大部分的装载量,但是这不是中国需要的,必须要加大,最少要达到48枚以上的鱼雷,才可以让潜艇拥有更强的实力。

    潜艇的攻击,自卫炮火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杨元钊的指导下,自卫炮火甚至可以去掉,毕竟,如果潜艇需要用自卫炮火的话,就需要潜艇浮上水面,相对于俘获商船的收获,潜艇本身更加重要,在战斗之中,原则上,是不允许潜艇上浮的,减少潜艇上端火炮,可以尽可能的增加潜艇在水下能力,增加速度,这是一举两得的作用。

    这种情况之下,鱼雷的强大与否,就代表着潜艇的全部作战能力,鱼雷的强大与否也代表着潜艇的攻击力的强横,一定程度上面,好的鱼雷,是攻击的倍增器,只要能够制作出,可以威胁到现在无畏舰,甚至是超无畏舰的鱼雷,潜艇才真正拥有强大的威慑力。

    中国的鱼雷,是从北洋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在鱼雷出现之后,甚至还有主力舰都装备鱼雷发射管,这是当时战舰的一个巨大的武器,相对于炮弹对于船的威胁,鱼雷来的更大一点,伴随着战舰的发展,特别是舰炮的威力,双方的接战距离,从500米,1000米,2000米,一直增加到了现在的6000米以上,英国甚至在新式战列舰上面,规定双方的接战距离在1万米以上,这样的距离,以目前的鱼雷的里程,根本就起不到多少作用。

    渐渐的,主力舰上,鱼雷被取消了,只是在一些巡洋舰,甚至是驱逐舰上面安装鱼雷,甚至在主力舰的对决之中,小船上去发射一波鱼雷,也不是为了伤害,只是为了破坏对方的战列线,为己方的炮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虽然主力舰的对决之中,鱼雷已经有些退出历史和舞台了,可是并不代表鱼雷没有威胁,为什么小船可以威胁到战列线,面对着大量鱼雷的攻击,就算是战列舰也必须躲闪,否则被一枚鱼雷打到,那可就出笑话了。

    跟战舰不停的推陈出新,可是鱼雷变化不大,口径上提升不多,速度上在换装了的情况下,有所提升,可却追不上目前战舰速度,这也是伴随着无畏舰的越来越大,鱼雷的作用也越来越小的根本原因,甚至连一些装甲巡洋舰上面,都已经去掉了鱼雷发射管,增加船体的强度和水下流动性。

    不重视,或许是鱼雷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即便在德国无限潜艇战大放异彩的日子,协约国或许会对潜艇上心,投入巨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