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水利枢纽(第2/3页)  钢铁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响,可是从某种意义上面,庞大的水库的建立,重力方面的影响几乎必然对三峡有直接的影响,这一点,在后世没有表现出来,可是在这个世界,中国可以影响的时候,直接影响到这一点。

    雅鲁藏布江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以及新特提斯洋闭合所形成的缝合带上。力学性质比较薄弱,加之多次构造运动,使得该缝合带断裂以前破碎带较多,抗侵蚀能力较弱,水就沿该缝合带侵蚀出一条河道,形成了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加查峡谷形成与雅鲁藏布江河道在此突然变窄有关。由于河道突然变窄,导致此处水的流速增大,其侵蚀能力和携带泥沙的能力增强,日积月累江水就在这个狭窄地带,切割出了加查峡谷。

    雅鲁藏布中下游峡谷有着丰富的水资源,这里地质结构复杂,落差大,容易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容纳一个类似于三峡这样的超大规模的水利枢纽,几乎必然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杨元钊很清楚,即便是在后世,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雅鲁藏布江水利枢纽,他当然不会提出,影响力更加巨大的是长江和黄河干流上面的水利枢纽,并且相对于后世的经验,长江上水力资源最丰富的三峡,更多的考虑是适航性,运输为主,水利为辅,装机容量只有后世规模的三分之一左右,可是对河道的拓宽整理,甚至是深挖清理礁石之类,做的更加的深入,这就防止了三峡会如同一个定时炸弹一样的,矗立在长江的干流之上。

    要知道,目前的长江,因为没有南京长江大桥这个铁锁,加上中国沿长江工业带的建立,长江的运力开发,是后世的最少7倍以上,经过拓宽之下,可以达到5万吨左右的商船,已经进入到南京,甚至更加深入中国腹地,武汉最高可以通行专门为长江设计的2万吨的商船,相对于铁路来说,长江才是最大的干线,为了治理长江,基本上武汉一下,不可能建设大规模的水利枢纽,防止阻断水道。

    不过上游可以,武汉以上,一直到四川,落差较大,加上河道险峻不适合通航,却可以通过三峡和葛洲坝这两大的水利枢纽进行调整,保证万吨的船舶,可以通过船闸和水库通行,这样下来,效率比不上武汉以下,却可以成为出川的最佳的通道,虽然铁路建设加大的规模,出川的铁路线路很多,可是一定程度上,恶劣的环境,还是制约了的四川的出行和物资外流进入条件,多了一条长江水道,最少相当于10条以上铁路的效果。

    葛洲坝和三峡,本就是在计划之中,杨元钊顺势的推动水利枢纽建设,不单单指一个项目,而是把水电,通航,灌溉结合到了一体,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利用,以水利为主导,兼顾一些大型的运河节点,争取让水路成为中国铁路网和公路网之外的另外一个通道,在一些特定的区域,水路将会比陆地更具有点优势,至于防洪和抗旱的问题,在杨元钊看来,更加的简单,水电站就只起到辅助的作用,不必在洪水到来之际,加大蓄水,这会给整个流域带来巨大的压力,反倒是长江中下游的那些天然的湖泊,给了中国新的灵感,在特定的节点的上面,兴建一批人工湖泊,不必如同黄河这边蓄水池这么的深和大,要知道整个中国,原来96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全部淡水湖加在一起,也不过是200立方公里左右,全流域洪水,也不可能超过50立方公里,只要有大大小小的湖泊进行错峰,以中国在水利上面的投入,足以让长江的水患,从几年一遇,变成十几年,甚至是百年一遇。

    不就是挖土方呢,耗费的只是人力物力,如果没有黄河旁边200多米的深的话,就是一个占地的问题,后世中国,因为耕地红线这么一个永远选在头顶的长刀,让中国甚至在围湖造田,大量长江中下游的湖泊因此消亡,最终,在洪水到来的时候吃到了恶果,而现在,中国的土地用都用不完了的,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