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联军的凌厉攻势,卫立煌不得不进一步收缩兵力,固守长春、四平、沈阳、锦州等要点城市,坐等关内援兵。针对guó mín dǎng军最高统帅部的这一游移不定的战略部署,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决心利用冰雪尚未解冻,便于机动作战的有利时机,轻装北上,夺取战略要地四平,彻底切断长春与沈阳两大据点guó mín dǎng军队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孤立长春、吉林,为全部歼灭东北敌军创造条件。
为实现这一作战目的,“东总”进行了周密的作战部署。决定以第一、三、七纵和独立第二师及pào兵司令部的八个主力pào兵营,由第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统一指挥,攻打四平。这是东北民主联军“四战四平”。
3月12日晨,东北民主联军总攻四平开始。200余门大pào的轰鸣声,打破了黎明的沉寂。8时整,随着pào火的前推,各纵队分别从数个方向发起攻击,迅速突破了敌人的防御,chā入纵深..
11时30分,第七纵队和第一纵队南北对进、实施向心突击,胜利会师于中山大街,尔后又攻克了天桥和车站。14时,铁道以西的守敌已告肃清。随即,一纵、七纵挥戈东向,转入围歼铁路以东守敌的战斗。
与此同时,突入铁道以东的三纵与一纵一师实施猛烈穿chā,各有进展。三纵歼灭了女子中学、天主教堂、玉皇庙等处之敌;一纵一师攻克了炼油厂、发电所等重要据点。13日拂晓,第一、七纵队主力对残敌发起最后攻击,全歼四平guó mín dǎng守军。
四战四平,东北民主联军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和强大的pào火,慎重筹划、紧密协同,仅用了23个小时便攻克了这个guó mín dǎng军苦心经营的战略据点,全歼守敌1.9万余人。
攻打四平期间,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组织了强大的阻援部队,部署在四平与长春、沈阳之间,使卫立煌坐视四平易手而始终未敢出援。
四平攻坚之前,驻守吉林的guó mín dǎng六十军深恐遭到围歼,于3月9日放弃吉林,一路狂奔撤往长春。东北民主联军兵不血刃,解放吉林。
历时三个月的冬季作战,东北民主联军克服了冰雪严寒的困难,连续作战,共歼灭guó mín dǎng军15.6万人,攻克城市17座,解放了10.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切断了北宁、中长铁路,将guó mín dǎng军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内,圆满地完成了预定作战的任务。
1948年1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原东北民主联军各总部,改称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东北军区,下属原东满、西满、南满和北满各军区及所辖部队;东北野战军,则是由原民主联军九个步兵纵队、一个pào兵司令部和十余个独立师组成的机动作战部队。
新改称的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由林彪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一副政治委员,高岗、吕正cāo、周保中、萧劲光任副司令员,陈云、李富春任副政治委员,刘亚楼、武修权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这绝不仅仅是一个部队称谓的改变,它标志着这支战略武装力量,经历了两年多的浴血奋战,踏上了光明与胜利的坦途。然而,在即将展开的与东北guó mín dǎng军事集团作最后决战之前,这支力量还面临着许多陌生的问题。为此,东北野战军的主要领导人,在冬季作战结束后,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部队的巩固与建设上。1948年3月下旬,东北野战军总部在哈尔滨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师以上干部会议、野战军参谋工作会议、野战军后勤工作会议和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