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师,彻底解决了部队的给养和装备问题。
1946年8月,以新四军第三师机关的一部分干部人员组成西满军区。黄克诚改任西满军区司令员(政委由中共西满分局书记李富春兼任)。
9月,三师主力被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刘震任司令员,吴法宪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信泉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原三师的第八旅则改称第四师,师长陈金玉,政委李雪三;第十旅改称第五师,师长钟伟,政委王凤梧;独立旅改称第六师,师长兼政委吴信泉。第二纵队共计3万余人。
而原三师的七旅则被调出,与山东部队的七师合编为第六纵队(即后来的东北野战军第四十三军,七旅亦改称第十七师)。1947年8月,又以三师的三个特务团为骨干,加上西满军区地方部队一部,组建了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即后来东北野战军第四十四军)。
如果说在东北民主联军几个纵队中,一纵排老大的话,那么在各主力纵队的所有师里,二纵第五师则为第一主力师。五师师长钟伟最能打硬仗恶仗,又最爱骂人、最能抢东西。这在东北部队中都是出了名的。
他在苏北当团长时就是如此。一次,他命令两个连分头去打日军的两个pào楼。一个pào楼很快打下来了。另一个连的连长是新调来的,不了解钟伟的脾气,指挥作战犹犹豫豫,半天也没打下来。钟伟知道后,派警卫连连长去传话:一小时后再打不下来,让他提着脑袋来见我!结果那个连长一咬牙,很快就把pào楼打了下来。1947年秋天,“东总”两辆弹yào车路过郑家屯五师的驻地。正在为部队弹yào发愁的钟伟看到后,心中大喜。他立刻招手叫车停下,上去一个连就把弹yào全给卸了。
总部押车的干部感到十分为难,求他:“钟师长,你让我回去怎么向上面jiāo待呀?”
钟伟满不在乎地回答说:“我给你打个收条。都是八路,都为打guó mín dǎng,还分什么你的我的!”
据五师的老人说,像这样的事情,钟伟可没少干过。因此有人说五师才是真正的“野”战军,野得很!
最能体现钟伟打仗个xìng的,要算是三下江南中的靠山屯战斗了。
1946年底至1947年初,是东北民主联军南满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了。杜聿明企图首先集中东北guó mín dǎng军主力,消灭位于南满的共军主力三纵和四纵,然后再回过头来围剿北满、西满的我军。为粉碎敌人“先南满后北满”的yīn谋,东北民主联军确定了“南拉北打”的战略方针。1947年1月至3月,北满主力一纵、二纵和六纵,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三次南过松花江,进入敌占区主动出击,有利地配合了三纵、四纵巩固南满根据地的斗争。这便是有名的“三下江南”作战。
在前两次过江作战,二纵均担负钳制敌军,策应一纵、六纵作战的任务。二纵主力五师则作为全军之预备队,待机打援。因此二纵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兄弟部队大开杀戒,而自己却与立功建业无缘。直到三下江南战役,二纵才总算捞到了硬仗打。其中尤以钟伟的五师最为突出,而且一仗立威扬名。
二下江南后,我北满主力主动回撤松花江北后,guó mín dǎng东北“剿总”司令杜聿明为挽回面子,令其第七十一军三个师(第八十六、第七、第八十八师)和新一军两个师(第三十、第三十八师)渡过松花江,企图与我决战,但过江的敌军发现有被我围歼的危险后,遂慌忙向南逃窜。我北满主力一纵、二纵和三纵则跟踪追击,于3月8日开始了三下江南战役。
东总司令林彪给二纵五师的任务是,进至长春路东,配合一纵包围消灭位于大房身的敌人一个团。3月9日,五师到达靠山屯西南。他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