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3 章(第1/4页)  中国雄师:四野档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岛全部解放。

    海南岛战役共歼敌3.3万余人,其余大部从海上逃走。其中四十三军歼敌1.3万余人。

    海南岛战役,我军首创以木帆船横渡海峡,打败了敌方的钢铁军舰及“立体防线”的战争奇迹。四十三军再次以辉煌的战绩,证实了自己是一支无坚不摧的钢铁部队。

    第四十三军在全国解放战争中,从1945年11月保卫山海关打响东北解放战争第一qiāng起,到1951年8月结束剿匪任务止,从东北松花江转战至海南岛,历经主要战斗百余次,歼敌18万余人,其中俘敌近14万名,并涌现出“渡海先锋营”、“英雄连”、“钢铁连”等众多英雄单位和以王玉山、刘梅村、鲁湘云、蒲恩绍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在近六年的作战中,全军伤亡3.2万余人,其中有7000余名指战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将永远牢记“叶挺独立团”的传人们所建立下的丰功伟绩:

    1952年7月5日,第四十三军与海南军区合并为海南军区兼第四十三军。10月,第四十四军第一三二师调归第四十三军建制。

    十二、蛟龙出世便兴风七纵、八纵、九纵、十纵

    七纵:邓华带出的主力军。八纵:黄永胜辽西三战三捷,深得林彪信任。九纵:詹才芳愈战愈勇,为辽沈战役划句号。十纵:梁兴初黑山恶战“王牌军”。

    1947年春季之后,东北我军逐渐转入战略反攻。夏季攻势后,为适应大规模作战的需要,继组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纵队之后,东北民主联军于8月份又组建了第二批野战纵队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纵队。这四个纵队,后来依次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第四十五、第四十六、第四十七军。

    七纵(第四十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第七纵组建得较晚,是1947年8月,由辽吉军区地方部队升编为主力部队的。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陶铸。

    1945年10月下旬,林彪、萧劲光、江华、邓华、李天佑等高级党政领导人,奉中央之命转赴东北。林彪被任命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员,邓华出任辽宁省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市卫戍司令。12月,邓华、陶铸带辽宁保安司令部部分人员组建辽西军区,邓、陶分任司令员和政委。

    然而邓华出关时并未带一兵一卒。于是,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人民自治军指示邓华:以若干老部队为基础,迅速组建保安部队和卫戍部队。

    邓华很快就组建起了保安旅第一旅。旅长马仁兴,政治委员邓东哲。下辖四个团,第一、第二团分别由冀热辽军区第十五团和第十六团改编成;第三、第四团则由晋绥军区直属第三十二团扩编而成。又将由关内几个解放区进入辽宁北部和吉林西部等地区的部分部队,扩编为地方武装团队。这些旅、团在西满军区领导下,开辟辽北、吉西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邓华深知大战在即,狠抓部队整训,随时准备投入对guó mín dǎng军的作战。

    1946年6月,辽西军区接受吉江军区一部分,改称辽吉军区,邓华任司令员。1947年1月,辽吉军区地方团队又组建成立了保安第二旅。随后,邓华指挥保一旅、保二旅及骑兵支队、沈北支队等部,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连续进行了四次较大的攻坚战和阻击战。其中开鲁攻坚战,歼敌一个团;通辽攻坚战,歼敌两个营。三个月总计歼敌4600余人。

    1947年4月,辽吉军区保安第一、第二旅和西满军区独立师。依次改称西满军区独立第一、第二、第三师,统归邓华指挥,因此亦称邓华纵队。纵队政治委员由陶铸兼任,副政治委员为吴富善,参谋长为高体乾,政治部主任为袁升平。辽吉纵队虽然仍属辽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