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1951年2月,第十军与川南军区分开建制,同时第二十九师调归第十五军建制,第六十二军第一八四师调归第十军建制。1952年4月25日,第十军军部和第三十师调归海军,第二十八师调归第二十三兵团,第一八四师调归装甲兵和华北军区,该军番号撤销。
第十一军。1950年1月,第十一军归川东军区领导,军部进驻万具。川东军区司令员王近山,政治委员谢富治,副司令员曾绍山,副政治委员阎红彦,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钟汉华。第三十一师为军区机动部队,进驻梁山(今梁平县),执行剿匪、筑路、改造起义部队任务。第三十二师兼大竹军分区。司令员何正文,政治委员高治国,政治部主任田维新。第三十三师兼万县军分区。第十一军补训师兼西阳军分区。司令员伍国仲,政治委员梁歧山,副政治委员唐兴盛,参谋长赵梁才。在此期间,第十一军奉命调3000名战士和各种武器万余支、骡马800匹,支援第十八军进军西藏。7月,奉中央军委命令,第十一军军部及直属队调山东青岛组建海军青岛基地(现北海舰队)。
1951年1月,第三十一师编入第十二军建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3月,第三十二师、第三十三师分由大竹、万县地区开赴河北廊坊地区集结,奉命重新组建第十一军。曾绍山任军长,鲍先志任政治委员,张廷发任副军长,王汝昭任参谋长,裴志耕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三十二、第三十三、第一八二(原属第十八兵团第六十一军),全军共3.88万人。1952年10月,新第十一军军部及直属队奉命调浙江杭州组建空五军。除第一八二师改铁道兵外,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师均于抗美援朝战争前后,分别调归第十六军、第二十六军建制。
第十二军。第二野战军番号撤销后,第十二军主要担负大西南的剿匪任务,至1950年11月,基本肃清大西南匪患。1951年1月,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编入第十二军建制。第十二军原辖第三十师(欠第一○六团)及第三师第一○二团脱离本军建制,留在西南。3月,第十二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4月17日,参加第五次战役。11月,参加金城防御作战。1952年11月底,作为作战预备队,参加了上甘岭战役,经艰苦奋战,恢复和巩固了阵地,彻底粉碎了敌人吹嘘的“金化攻势”,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入朝作战期间,涌现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杨春增、伍先华、胡修道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1954年4月,第十二军从朝鲜回国。
第十三军。1950年1月前后,第十三军抽调干部、战士1700余人、骡马1000余匹,组成辎重团,调归第十八军,支援进军西藏。尔后,第十三军在云南进行剿匪作战。1950年3月,第十三军兼滇南卫戍区,归云南军区领导。1950年6月,第十三军警卫团调第十五军,并另抽调干部、战士1万余人组成补训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4年5月随第十五军回国。
第十四军。1950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精神,第十四军兼云南军区所属滇西卫戍区,归云南军区领导。
第十五军。第二野战军番号撤销后,第十五军继续在川、滇、黔、康边境地区进行剿匪作战。1950年12月,该军第四十三师奉命留驻云南建设昭通军分区,第十军第二十九师编入第十五军序列。1951年3月,第十五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副军长周发田,参谋长张蕴钰,政治部主任车敏瞧。在入朝作战期间,第十五军战功显赫,先后有1.3万多人立战功。特等功臣黄继光、邱少云就出现在这支英雄的部队。第仁五军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该军于1954年5月奉命回国。
第十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