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9 章(第3/4页)  共和国之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绑起来了,正在审问。”

    “唔,有什么情况及时报告。”

    “是,他们带了不少毛皮,今夜是不是可以借用一下。”

    “可以。”达尔维将大衣盖在身上。

    “我的参谋,我可要睡了。但愿你的救命恩人这次别把你送给死神。祝你做个好梦。”

    (5)24把刺刀对准中国士兵的胸膛。

    在喜玛拉雅山脉的千百条峡谷中,克节朗山谷也许是最美丽的一个了。

    每年春夏,冰山上的积雪融化,顺着脊坡流下来,汇成清澈奔腾的克节朗河。受南季风的影响,河边草木葱茂,百鸟啁啾。沁绿的草坪上,几十种野花,随着气候的演变,霓虹灯般调换着绚丽的色彩。逗引得千姿百态的蝴蝶,在这儿翩跹飞舞。

    这是一个未染红尘的神话世界。

    此刻,中国士兵吴元明跨过克节朗河的择绕桥,来到桥西哨位上,正守护着这块原始的圣地。

    他今年22岁,四川江津县人,在这儿站岗已经一年多了。

    他由衷地喜爱这个地方。

    这儿莫不是家乡的再造吧!瞧,那涂满绿彩的石壁,不就是家乡的翠屏山嘛?哨位旁那片青葱的毛竹;正是儿时和小伙伴们捉迷藏的游乐场呀!

    还有那熟悉的长长短短的鸣唱;还有那闻惯了的草木泥土的青涩的气息。

    唯一不同的是,这儿的山大都戴着顶白帽子,一年四季总也不摘。指导员说,那白绿相间它不热吗?每年暑季,吴元明一下岗,就爱脱掉衣服,浸到克节郎河里。这水冰冷、清澈,一会儿就能凉透肺腑。茶道上说:雪水沏茶是上上品,用克节朗河的水冲茶,一定是世界上最最好的。自己在里面洗澡,是不是太可惜了。

    这些天,他不那么悠闲了,印军的飞机,时常在头上转,树林里,也不时闪露出一张张长满大胡子的脸。前天,他们居然围着桥头,修了3个地堡。他们要抢占这块地方吗?吴元明的心缩紧了。

    在这儿站岗,无疑是站在狼群之中了。

    他不怕,他是共产党员了。再说,后边有主阵地,翠屏山后面(他愿意这样叫),家乡的父老姐妹都在看着他。

    :果然,上岗不一会儿,印军从一个个地堡里钻出来了,摆着手、叫喊、端起qiāng做shè击状。可是吴元明不理睬他们。

    一个布巾缠头,黑纱裹须的军官,带着30多名士兵,端着机qiāng、冲锋qiāng和上了刺刀的步qiāng,一步步逼了过来。

    20米、10米、6米。

    他们想干什么?吴元明心里有点发毛,端冲锋qiāng的手也在微微颤抖。

    ’不能退,一步不能退,这是哨位,祖国的领土,死也不能退。打死我可以,我这板机一搂,就是倒了,也能赚他们十个八个。可千万不能当俘虏。不能给家乡人丢脸。

    印军停住了,印军官不知嘀咕了几句什么,一个铁塔般的大个头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qiāng,走到他跟前。刺刀的尖刃离吴元明的胸膛只有一厘米。

    这家伙个头太大了。吴元明只好把冲锋qiāng口上移,对准大个子兵的胸膛,紧握板机的手里满是汗水。

    双方的目光在对峙。

    四只眼睛,便是四柄利剑,在突刺、撞击、劈杀……

    这是胆的角斗;这是力的抗衡;这是信仰与荣誉的竞赛。

    1分钟、2分钟、3分钟……

    大个子兵的目光由狰狞、凶厉,逐渐变得犹疑、怯懦了,目光的正锋,避开了直接的对刺,缓缓下移,最后凝注在黑洞洞的qiāng口和吴元明紧扣板机的食指上。

    吴元明的心坦然了,嘴角浮起一层蔑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