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 章(第2/4页)  细节决定成败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842年至1843年间,魏源受林则徐嘱托编成《海国图志》,对“夷情”作了详细介绍,特别是制造轮船火pào之术、练兵养兵之法,并明确提出要“师夷长技以制夷”。然而,此书在中国却很少有人能看到,更谈不上影响了。正如左宗棠所说,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都“运于虚”,而外国之聪明则“寄于实”。所以,“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海国图志》传到日本后,短短几年就再版二十几次,阅读人数以千百万计。一本书的命运与国运的细节联系,可见一斑!

    1863年(清同治二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就建议朝廷修筑铁路,一直拖至1884年(光绪十年)终获朝廷批准。为赢得慈禧太后的支持,经李鸿章斡旋,法国新盛公司还特意为慈禧太后制作了一列极为精美的丹特型机车。适应工业化需要的铁路建设,竟然要靠这些洋玩意去打动太后的心,中国的工业化如何能不落后于人?

    细节可以看出国运,该不是无稽之谈吧?我们更想说的是细节在企业管理中的预测功能,企业的盛衰也往往通过细节露出端倪。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注意那些能够反映某种趋势的细节,并以此为契机,有针对xìng地进行改善,以完善管理系统。

    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供参考。《杰克韦尔奇自传》第十四章对“深潜”专门作了论述,讲到做事要深潜,要精耕细作。杰克韦尔奇把高级领导对细节的关注称为“深潜”,并戏称“有人会比较公正地称此为‘捣乱’”。韦尔奇在担任CEO的管理生涯中,数以百计地做着“深潜”。这些深潜并不是每一次都很成功,而且他的许多想法也没有被采纳,但是他却把它当作一种有效的工作方式,并且乐此不疲。与员工们一起工作,一起思考,一起兴奋,一起展开激烈的辩论,使韦尔奇获得许多鲜活思想的同时,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和乐趣。在实践中,如果他的想法被丢在一边,他会有更大的快乐:因为他又一次丰富了自己的认知,找到了更好的办法去完成工作。

    三、见一叶落而知天下之秋(2)

    通过一次次的深潜,韦尔奇识别并提拔了一大批人才,捕捉把握了一系列商机。就是凭着这种“深潜”,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也不断地提升了GE的业绩和竞争能力。在他掌管GE的二十多年时间里,GE的市值提高了三十多倍。而这里所说的“深潜”,就是对细节的了解、分析和掌握。比如,煤矿安全事故。一般说来,煤矿很难完全避免安全事故,从专业分工的角度,有相关部门监管就够了。但是,近些年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小煤矿蜂拥而上,很多地方官员明目张胆地入股小煤矿,以手中的权力保护着违法违规的煤矿在不具备安全条件和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疯狂开采,置矿工安危于不顾。这样,不仅国法不容,也有违党的宗旨。从安全问题看到了地方官员的腐败、廉政与否,这关系到政府的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是否到位的问题,所以要花大力气来治理,并且要同党员教育、干部队伍建设联系起来,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很关注此事。

    再比如,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显然不是大事,也不是要事,总理本可以不管。但是,中国农民工比例如此之高,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又如此普遍,如不及时解决此问题,可能会引起社会的混乱,加剧工农和城乡矛盾,破坏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如此一来,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就成了大事,成了要事,于是就有了总理为农民工讨薪的事情。

    一个伟大的企业,对待成就永远都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四、帝国亡于铁钉细节的放大效应

    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帝国亡于铁钉》对细节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