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 章(第2/4页)  细节决定成败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使收益率高达75%。公司董事会认为这一数字远远高于预期的回报率,所以决定只留下5%的利润率,其余部分全部返还给客户。这是为什么?难道他们不想赚钱吗?完全不是。他们这样做的目的,除了回报客户,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其他投资者的涌入,因为高额的投资回报率会吸引社会投资大量地涌入这个市场,从而大大地损害这个行业。如果保持5%的投资回报率,那么,竞争者就不敢轻易进入该领域来参与竞争,从而保持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我们知道,中国家电行业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现在卖一台21英寸的家用彩色电视机,厂家只能赚10元钱。格兰仕微波炉有的品种每台甚至只赚一元钱。如此低的利润率,一般的企业是不敢轻易涉足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靠规模,靠精细化管理来创造效益。

    三、社会浮躁心态的影响(2)

    在浮躁的背景下,人们都只注重短期效益,不愿意做长远打算。

    洋务运动的思想家冯桂芬谈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时曾提出:“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冯桂芬在1861年写成的《校庐抗议》一系列政论,明确指出中国人的素质并不比西方人差,而是人的主观努力不如人。只要国人励精图治,“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时过140多年,我们的技术发展状况却依然不容乐观。就拿现在市场正热的中国汽车业来说,2004年日本自动车协会向通产省及几大主要汽车制造商提jiāo了一份“非正式”的关于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和发展的报告。该报告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汽车工业整体水平“还很脆弱”。报告指出:中国1540家零部件厂支撑着国内15家轿车企业的生产,其中产量超过10万辆的只有5家,它们分散在全国各地,各自为政,并不能发挥整体优势。整个国家工业体系仍处在“粗放型”增长线上。同时预言,外资企业的强势攻击也将危及中国“民族汽车产业”的生存,如果再不做好集中优势力量提高技术的竞争准备,就将被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车轮甩在后面。

    我们知道,国产化是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国产化,就很难实现外汇平衡;没有国产化,中方就永远只能装配;没有国产化,就永远谈不上汽车工业基地;没有国产化,就不可能制造出低成本、高质量的汽车,产品也不可能具有竞争优势。

    国内的汽车生产厂家,国产化率普遍不高。在中国汽车市场持续走热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商激烈角逐的一个焦点,一些国内汽车制造商在“以国内市场换国外技术”的口号下,纷纷与国外厂家合作。但是这一初衷正面临着被CKD(全散件组装)模式瓦解的危险。据了解,以精致著称的宝马汽车就是从德国运过来车身,在中国装四个固特异轮胎,然后进入市场的,国产化率不到1%,这与中国合资方事前宣布的40%的国产化率相去甚远。近两年下线的新车大部分都是以CKD(全散件组装)、SKD(半散件组装)方式生产的。这与整车进口差别不大,似是而非的“中国造”汽车,使我国的汽车工业面临着技术、市场两头空的危险。

    在2004年召开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研讨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王景川说:“我国多数行业和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基本上依赖国外,缺乏能够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的技术体系,特别是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就向我国产业界提出了“产业技术空心化”的警告。社会浮躁还容易使社会上跟风现象严重。2004年春季,因从进口的大豆中检查出了农yào,为保护食品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禁令,禁止进口巴西大豆,禁令涉及的商家达23家。6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解除了对23家国际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