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 章(第2/4页)  细节决定成败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作为下属有权劝谏。但是,劝谏是有学问、有策略、有细节要求的。

    首先,劝不过三。三次劝阻无效就只能执行,即使有错,作为决策者的上司应负责,如有条件做书面记录更好。

    其次,劝不是顶。态度硬朗但语气委婉,最好以“我以为……是否更好”的句式,最后可以加重语气用“您的坚持可能有您的理由,我会执行;但请再斟酌,或许有更好的方法”等语句。千万不要用“你怎么这样” 、“绝对是个错误” 、“一定是我说的正确”之类的句式。沟通是为了解决问题、协调工作,而不是争输赢、斗口角。

    第三,记住不要在背后嘀咕、议论。你有很大的权力,但没有在第三方面前批评上司的权力。嗓门大并不等于有说服力。

    第四,重要建议或特别提示需做一点策划。有一年我劝我当时的老板把工厂卖了,关系重大,于是做了一次策划。我把老板请上我的车,声称请客,于是开车出厂一直北行,从中山市一直开到东莞虎门大桥上才停下:“老板,请您下车,我想跟你说三句话一是……二是……三是……就这么三句话,这就是我今天的请客。现在我们上车回去找个地方吃饭。”数年以后,老板一直记得那次的谈话内容。

    2对下属工作有威,jiāo往有度

    对下属在工作方面是不可“哼哼哈哈”的,工作就是工作。我曾认识一位国企的书记,做人十分谦和,很得下属爱戴,但转任厂长之后,却缺乏指挥能力。那时我才27岁,厂长每次都是远远地喊我“老汪啊”。他布置给下属的工作,常常被当作玩笑而根本不去执行。

    工作起来,我常常被人评价为“难缠的人”,但我不在意它的褒贬。我要员工下午五点前jiāo文案,四点半就会电话去催,五点没jiāo来就会告诉他我等着,六点下班了我再次打电话声称我继续等,大有不按时完成任务就不吃不喝之势。

    我在清华同方做销售中心的中层时,要求下属做工作日志,每月外勤人员回公司集中汇报工作、参加培训时,就把日志jiāo到我办公桌上,不jiāo的就不给报账。一百多人的日志,我不可能全部审看,但我会抽查一部分。有人以为上月抽他下月可免,我偏再次抽他,并在学习会议上做点评。有一位调皮的小伙子被我连续抽查了四次,点评了三次,后来他再也不敢应付了。全员都知道汪中求做事的态度了,糊弄是行不通的。

    与直接下属的jiāo往也应适可而止,应奉行“远者近之,近者远之”的jiāo友原则,不与直接下属太近乎。我不赞成公司关系个人化,即使打算刻意培养的接班人,也不能因此而jiāo往更密,更不向他许诺有机会提升他。同事一起游戏、娱乐当然可以,但从无固定的玩伴或娱乐圈,虽然也去过娱乐场所,但极少带着直接下属同往(除非集体活动)。总之,因为工作需要,不想让人觉得我和谁特别亲近。也许,这样不一定对,但我因为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于是就这样简单化。当然,更不可以在同事中jiāo女朋友,办公室恋情后患极大。

    3承上启下,细化规则,专业把握

    记得当年máo zé dōng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什么?周恩来就补充道:“学习他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学习他言行一致……”对于主席,总理就是中层。中层就应该去补充、去分解、去完善、去细化。我们的企业中层也是一样。

    三、布置不等于完成(2)

    比如,总经理关注成本,财务部除了例行做出财务成本分析外,还应把主要品种、新开发产品、处于盈亏临界点的产品的成本,做出更详细的分析。采购部门也可以把价格波动较大的原材料、使用量最大的配件、各方面反映进价过高的品种,做出更详细的对比。销售部门也可以对同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