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局,但都是管一堆静态的、死的东西。“物流”一词是近五六年的新概念。
连企业的概念都不完整,企业管理更无从谈起。中国是一个劳动力极为丰富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组织效率低下的国家;中国是一个消费巨大的市场,同时又是一个尚未建立起秩序和规则的市场;中国是一个极为在意人际关系的社会,同时又是一个明显缺乏互信的社会。从企业和经济的角度看,我们认识管理的确是很晚的。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们极大地与全球xìng的工业化汇流了。因此,我们不得不花更大的精力、更高的代价回过头来思考管理问题。虽然,我们的祖先非常伟大,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其中不乏深邃的管理哲学,但毕竟没有落实到方法、步骤、工具上,故而难得要领,更难实施。于是我们转向了西方,转向了更为务实且易于掌握的一些管理科学。
西方在1910年~1920年间,管理主要是强调规模效率,“做大”是主要的考虑;直到20世纪20年代,一个名叫弗雷德里克W泰勒(FrederickWTaylor)的人,才让人类进入到一个新时代科学管理时代。这位因为视力差而没有上成哈佛(通过了入学考试)的工程师,一生获得了一百多项专利,但让后人对他敬仰的还是他的著作《科学管理的原则》(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comnt)。
三、布置不等于完成(5)
泰勒坚定地认为:“几乎没有一个熟练的工人不是投入大量时间研究可以如何慢速工作,并且还要使雇主相信他的工作速度恰到好处。”于是,泰勒努力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他找到了如下途径:
① 分析某一特定工作,找10个或者15个特别擅长这一工作的人;
② 研究每个人精确的一系列基本cāo作或运动,以及每个人使用的工具;
③ 用跑表来计算每个基本活动所需要的时间,然后选择完成那一工作每一部分的最快方式;
④ 去掉所有错误的、缓慢的、无用的动作;
⑤ 把最快最好的动作和最好的工具收集成一个系列。
泰勒在纽约进行的一次管理演讲,竟然吸引了69000名听众。尽管
对泰勒一生的描述,参考斯图尔特克雷纳等著的《大师:世界50位管理思想家》一书。今天诘难泰勒成为一种时尚,但无论如何“科学管理”是一大飞跃,不仅仅是从生产力方面,就劳动力的尊严而言都是如此。
企业发展到了今天,原本很原始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甚至根本就没有人去研究。比如:把每个工人的各项工作内容都转换成简单的基本动作;描述和记录每个基本动作及合理的工作,并且加以整理分类;研究并记录优秀工人实际cāo作时,应该在工作时间上放宽多少百分比的弹xìng,以涵盖工作时不可避免的延误、中断和小的意外;研究并记录为防止工作疲劳,应该允许工人每隔多长时间休息一次,每次休息多久。当然,更为复杂的是对那些非机械cāo作工人、新的白领工人、知识工作者的管理,如何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调度。
我们不要一谈到泰勒就是压榨,就是剥削。相反,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管理提高效率,然后减少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强度。这不是倒退,而是补课。
泰勒之后,才有了人际关系管理、组织功能结构、战略规划等理论,至于全球化、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的提出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西方花了百余年走过的路,我们可以更快些,但阶段跨越则十分艰难。何况我们知道的名词多,并不等于我们学到的东西多。就算全社会热得烫手的“学习型组织”,也未必有多少人真正弄明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