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6 章(第3/4页)  细节决定成败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太大过松穿在身上远远超过身体一样,给人一种虚的感觉。这种虚的公司在文化上就是失败的,人家会认为你不是一个真正做事的人。所以,明明可以细,也不要做那么细,把重要的条款表达出来就足够了。

    (根据深圳移动组织的商务论坛问答记录整理)

    口号不是目标,倡议不是管理。

    汪中求

    第四章 政府管理在细节

    政府管理在细节

    “大国崛起”成为近来中国社会的一个流行词汇,中国的和平崛起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元素。

    2007年1月2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宣布:2006年中国GDP总量突破20万亿元(209407亿元),同比增长107%。这个数字代表着一个历史xìng的突破,让中国人民感到振奋,同时,也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称:25年来中国实力快速增长只要持续下去,那么,基本可以确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经济和政治上无可争议的全球大国。中国的崛起将再次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关键的事件之一。

    2007年1月28日,新华网公布了由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编撰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报告中指出:“中国可能在2015年前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

    在看到这些令人激动的数据及预测后,我认为,我们的经济研究工作者、政府部门、甚至平民百姓应该更加关心一些细节问题,尤其是经济增长的方式。我们现在依然没有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和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的经济发展道路。中国消耗了全球总资源量的12%和一些重要资源的30%(全球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40%的水泥),只创造了全球GDP的4%多一些。

    如何进行经济增长呢?200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调整政策,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我们如何理解和解读这一方针呢?如何去运用这一政策呢?《南风窗》2006年年终报刊的评论员徐莉芳的文章非常好:“告别没有发展的增长……又好又快的中国新面目,无非取决于技术与细节了。”

    《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出版后,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在书中我提出了“治大国若烹小鲜公共管理无小事”的观点,也得到政府部门的肯定。包括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沈阳市政府、成都市政府、贵阳市政府、深圳市政府、大庆市政府、新乡市政府、齐齐哈尔市政府等政府机关请我去做了讲座,与政府官员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再加上我本人也做了两年的厅级干部的秘书,所以对政府的一些运行方式和管理工作有一些了解。我们的精细化管理研究团队也对此作了一些研究,出版了《政府精细化管理》、《落实要到位 关键看结果》等书籍,试图对政府管理工作的改善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认为:中央的许多方针大计在贯彻过程中,地方政府管理落实不到位是细节做不好的关键问题。

    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政令不通,中南海制定的东西有时都出不了中南海。”所谓“出不了中南海”,我想主要是党中央制定的很多方针政策到底下都走形变样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做好细节、落实到位。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易经系辞上传》

    一、调研重细节 决策靠数据(1)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máo zé dōng选集》第三卷的一句话,也是máo zé dōng留给我们的一句至理名言。

    让我们看一个小故事吧。1941年陕北闹水旱虫灾,陕甘宁边区经济发生严重困难。6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