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2 章(第3/4页)  牛奶可乐经济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姑娘邀小伙子去酒吧,说,“今天晚上我要帮你找个伴儿。”两人到了酒吧,姑娘专心致志地打量起在场的其他人来。她一边看,一边亲昵地挽着小伙子的胳膊,充满爱意地看着他,并不时与他耳语。接着姑娘说自己要走了,并跟小伙子说第二天喝咖啡时见。等她一走,其他好几个有魅力的年轻姑娘都跟小伙子搭上了话。小伙子彻底懵了。为什么这些姑娘突然对他表现出这么大的兴趣呢?

    第二天喝咖啡的时候,姑娘对小伙子得到这么多青睐一点也不吃惊,她说,“我早就知道会这样。”

    “光是看一个人的外表,很难判断他到底够不够好,”姑娘解释说。可因为酒吧里其他姑娘明白,有魅力的姑娘一般很受男人欢迎,所以,她,一个有魅力的姑娘,对一个认识的男xìng给予这么亲密的关注,显然说明,这个男的没问题。

    小伙子把这次的经历看作马太效应的又一例子:“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 《 马太福音 》 )。

    为什么人们大多认为含蓄是迷人的品质?

    到了适婚年龄的单身男女一般要花相当长时间寻找潜在配偶。他们常去酒吧,参加俱乐部,成为健身房的会员,出席宗教仪式,请求朋友和亲戚多帮忙,甚至出钱寻找相亲服务。但要是表面上吸引人的潜在伴侣对结成关系过度热心,他们大多也会拒绝。为什么人们更偏爱含蓄的潜在伴侣呢?

    已故的著名演员格劳乔  马克斯( Groucho Marx )曾说过,他绝不愿意参加任何主动给他会员资格的俱乐部。显然,在个人关系中采取这种姿态,肯定要失效。可马克斯的确说中了点什么。

    如前所述,人们大多寻找的是有同情心、聪明、健康、诚实、情绪稳定、外表有吸引力的伴侣。这些特点中,有一些比较容易观察到,有一些却不然。具备上述所有品质的人,需求量很大,也就不太可能急着寻找伴侣。”而对于知道自己缺乏某些品质的人,情况可就不同了。这种人很可能遭到了多次拒绝,难以压抑自己对成功的渴望。

    于是,适当的含蓄就成了一个迷人的品质。

    为什么住在农村地区的人比住在城里的人早结婚?(马特  汉良)

    2000一 2003 年,住在西弗吉尼亚乡村地区的青年,男xìng初婚年龄平均为 25 . 9 岁,女xìng为 23 . 9 岁。反之,住在新泽西城市或郊区的青年,男xìng初婚年龄平均为 28 . 6 岁,女xìng为 26 . 4 岁。为什么住在农村地区的人早结婚呢?

    结婚早的一大成本是,离婚的可能xìng更大。所有的夫fù,不论住在农村还是城市,如果愿意在正式结婚之前等得更久一些,越有可能维持长久的婚姻关系。但如我们所知,时整体来说有道理的抉择,不见得总是对个人有利。比如有人碰到了一个特别有魅力的结婚伴侣,他可能会发现,等得太久不见得只有好处,还有风险一尤其是,万一有其他人出现获得了对方的青睐怎么办?

    虽说天底下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可要是住在大城市里的某个人,错失了跟迷人潜在配偶结婚的机会,总还会碰到大把单身年轻人,并最终找到条件差不多的替代者。

    可人类吸引力的构成基拙,乃是无数的各异特质,要是一个住在乡村环境里的人,错失了一次结成良缘的机会,那么,他很有理由担心,未来找到的次佳人选,不如头一个那么迷人。

    所以,农村地区早婚现象,可以看作是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冲突的又一个例子。从所有人的角度来看,等得久更好,但时个人来说,最有利的策略是好机会一出现就牢牢抓住。

    还有一个与此有关的因素是,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较低,相应的,从事需要花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