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尽可能大量复印,回来再慢慢消化。以后我主要根据这批档案写出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中国》一篇长文,发表在《美国研究》上。下一步准备接着写福特基金会与中国,因为50年代以后,在扶助美国的中国研究上它取代洛克菲勒基金会位居第一,80年代以后又是惟一在中国设办事处的。我先后两次有机会在纽约福特的档案馆查档案,复印资料更多,而且不止是与中国有关的部分,还得福特档案馆慨然将历年来凡是有多余份数的年度报告相赠,使我获得了极为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由于种种原因,“福特基金会与中国”一文没有完成,但是由此我对整个美国基金会这一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现这是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其作用和意义远远超过一般人的理解,从而产生了进一步作深入研究的yù望,遂利用各种机会留意收集有关美国基金会一切方面的资料。除书籍文献外,还利用短期访美的机会先后采访了20家以上的基金会、有关公益事业的研究中心及其负责人和专家。
到2002年,美国全国基金会已有大小5万余家,其中比较重要的,社会影响较大的约有1000家。基金会活动内容极为广泛,在美国以及全世界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它既是政府的补充,又是其对立面;它既是财富高度集中的产物,又代表改良主义思潮,是缓和矛盾、稳定社会和发展教育、科学的有力工具;它还体现了美国特色的价值观。大基金会在国际上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近年来与联合国合作是其新的特点。我在上一部著作《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与其他三位作者合著,2000年初版)中,专有一章题为“中介力量大基金会的作用”,把基金会与美国政府的改良措施和公众批判并列为美国20世纪渐进改良中的三大力量之一,主要以卡耐基、洛克菲勒和福特三大基金会为例,重点谈其对美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所起的作用。在撰写这一章的过程中深感这一大题目受篇幅和题材约束,远远不能尽述。遂立意就此题目再写一部专著。其意义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现代资本主义,特别是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有更全面的了解;(2) 对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加深认识;(3) 美国基金会(不仅是福特基金会)实际上已经与我国各个领域发生密切关系,今后这种关系只会多,不会少,对它的xìng质和运作机制更有必要加强了解;(4) 尽管美国国情与我国极不相同,但在我国改革进一步深入、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民间公益事业的呼声正在上升。但是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机制,绝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那样,有一些仗义疏财的人慨然解囊,组织起来就能生效。美国基金会是美国特定的土壤和物质、人文条件的产物,百年来在政府和公众的监督下,经过多次磨合和有关法律的改革才有今天比较健全的机制,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在不断改进中。对其历史和演变过程作全面深入的了解,也许对我国这方面的有志者有所帮助,特别是在相关法律建设方面有借鉴的价值。
美国对基金会的研究本身已成为一门学科。其材料无比丰富,就以我贪婪地收集抱回的有限资料,凭个人之力已经难以驾驭。新的情况和材料还在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写完最后一章时已感到本书的局限xìng,但不能无限期地补充、修改下去,只能就此杀青。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两大块:第一、第三部论述美国公益事业的历史渊源,现代基金会兴起的社会背景及其特点,相关的政府政策和法律,对其所代表的思想理念以及动机和效果的探讨;第二部是各类基金会的实例,共举了20世纪初、中、后期约20家各种类型有代表xìng的基金会。其中,把国际活动和与中国的关系单独集中叙述,以便我国读者有更明晰的概念。这部分取舍最费踌躇,现在仍难免挂一漏万,详略不均。关于“与中国关系”部分绝大多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