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 章(第2/4页)  财富的归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受官僚体制、政党政治和短期内外政策的束缚,实际的主动权比政府部门的主管要大得多。基金会的一个时期的重点、成功与缺陷常与这类负责人的个人意志与思想有关。在以下相关章节将举例为证。

    《财富的归宿》 第二部分概论(3)

    围绕着基金会的辩论折shè出来的是美国政治和社会各种势力和思潮互相矛盾、互相制约的复杂现象。总的说来,基金会的作用在20世纪的前半期更为突出。自罗斯福“新政”以后,政府的作用日益扩大,福利制度逐步形成,政府以及大企业直接对教育、科研等投资的比例加大,大基金会那种在各种领域中左右乾坤的威力相对下降,而且也不总是像早期那样理想主义色彩鲜明、目的xìng明确。但是基金会这样一种制度,其指导思想和行为模式已经在20世纪初基本确定下来,现在数量大大增加,并且仍在继续成长,作为总体,在美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仍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固然也有管理不当、判断失误以及各种浪费之处,但是比政府官僚机构的弊病还是少些,灵活xìng、针对xìng也要大得多,因而花钱的效益也要高得多,所以其总体的影响远远超过付出的金额。很难想像,假设这些基金会突然消失,美国的教育以及种种文化生活会是什么样,美国的对外文化关系会受到怎样的打击。

    当然基金会只占公益事业或非营利组织的一小部分。美国形形色色的非政府志愿组织多如牛毛,其中教会是最大的一块,但不在本书讨论范围之内。这些私人公益机构除了平时的“补台”工作外,一旦有事都可发挥作用。保留这样雄厚的能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私人势力,既符合保守派主张小政府的思想,也符合自由派关心弱势群体的改良主义思想。在发达国家已发展成福利国家的今天,这也是美国的一大特色。根据2002年4月基金会中心发布的最新消息,尽管自1970年以来美国经济第一次连续两年衰退,但基金会的捐赠数并没有如想像的那样减少,其总数预计可比上年增加5.1%,即290亿美元。原因之一是新增加了许多基金会,到4月份总数已达5.6万家,仅2000年一年,就新成立了6317家基金会。就已有的基金会而言,捐赠数有升有降,与其本身经营情况有关。例如在大基金会中福特基金会属于经营得当者,而帕卡德基金会则相反,因其资金集中在惠普和另一家公司,惠普不景气,基金会的资产就大大缩水,捐赠也随之减少36.7%,即62亿美元,梅隆基金会资产也比上年减少15.1%。根据《公益事业纪事周刊》对152家最大的基金会的调查,34家表示2002年将减少捐款,86家则表示将保持原有水平。从1996年到2001年,基金会总资产增加超过了一倍。1991年的捐款总数是92亿美元,2001年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数字是223亿美元。还有一个趋势是巨额支出大幅度上升,例如盖茨基金会2001年捐款比上年增加21%,而2000年比上年增加了81%。从1991年至2001年的10年中此类巨额捐款增加了10倍。⑦无论如何,基金会这一20世纪初兴起的事物到世纪末仍方兴未艾,这一传统还将继续下去。

    本书试图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历史演变和宏观概貌、各类基金会具体例证、在美国内外所起的作用以及这一事物所体现的哲学理念和思想动机。有些与中国有特殊关系的基金会设专章叙述。

    注释

    ① 关于20世纪美国渐进的改良,可参见拙著《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三联书店,2000、2001年版)第一部“20世纪美国世纪?”,其中把“政府改良”、“公众批判”和“大基金会的作用”列为这种改良的主要部分。

    ② Eduard. C. Lindeman, Weal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