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 章(第2/4页)  财富的归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步,表现在几个方面:从宗教的虔诚向世俗化过渡;强调富人以财富做好事进而用知识服务于大众(他本人是个发明家,但不要专利,无偿贡献出来);同样提倡勤俭为美德但他更强调“勤”,主张利用一切闲暇时间学习知识,改进自己,从而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他认为单纯的施舍适足以加深贫困化,而强调“对穷人‘做好事’之道不在于使他们在贫困中过得舒服一些,而是要引导他们走出贫困”。 他理想中的最终目标是改造社会,为所有的人创造自力更生的机会,从而达到社会没有需要救济的穷人的境界。他从1727年起就身体力行将原则付诸实践。由他直接创办或经他提倡和协助而建立的一系列公益事业包括:第一家公共图书馆,志愿消防队,在费城铺路、清道、建路灯以及警察巡逻等种种市政建设计划,宾州医院和成为宾州大学前身的高等学院以及美国哲学学会等。以他的遗嘱所捐赠的基金为基础的集资活动,在他死后一百年成功地建成了波士顿第一家理工学院。④

    富兰克林应该算是美国公益事业的真正先驱。他的建立一个没有穷人的社会的理想固然没有实现,也无法实现,但是美国的世俗的公益思想到他那里趋于成熟和系统化,他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于美国人心理和传统特色的“志愿”服务社会的原则和付诸实践的途径。他提出来的口号“促进人类幸福”、“提高普遍的知识水平”后来进入了许多基金会的宗旨。他举办的事业和活动模式也成为后来公益事业的滥觞。

    当然,富兰克林在当时并非特立独行。在美国独立前的30年中有一个史称宗教“大觉醒”的运动,许多基督教的教义得到重新阐释和发扬。随着这一“大觉醒”运动,慈善公益事业自然也得到发展。与以前最大的不同是把慈善捐赠从主要是上层人士的行为推广到全社会的群众xìng互助。与富兰克林同时代的一些传教士把布道与募款结合起来,诉诸善男信女的良心,十分有效。这个时期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这片新大陆也是多难之秋:欧洲新移民与当地印第安人的战争造成的伤残人、孤儿、寡母和两次经济危机造成流离失所的人群大批涌来,还有各种传染病流行,等等。英国殖民政府对应付这些问题的准备远远不足,对私人慈善事业的需求自然急剧增加。所以这一时期孤儿院、残疾人救济院、各种流浪人员的收容所、劳教所以及互济会等纷纷成立。机制有多种多样,有教会的、世俗的、个人的、团体的,还有私人与政府合作资助也是这一时期慈善公益事业的一大特点。由于这些先驱者的努力,这个时期“一人有难,众人相帮”蔚然成风。所以到美国独立前夕,1774年英国为惩罚波士顿“茶会”而关闭波士顿港口,使当地经济受到极大威胁时,其他地区的支援物资纷至沓来,解救了危机。此时关于独立的问题各州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所以这种支援的人道主义色彩更浓于政治团结。

    从人道主义出发,很难不触及社会不公正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当属黑奴问题。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最先进的慈善公益事业的倡导者开始涉及社会改良和奴隶制问题。最有名的先驱人物是安东尼贝尼泽特(Anthony Benezet, 17131784)。他与威廉宾一样是桂格派教徒,倡导仁爱、平等、和平,一生为救助不幸者而奔走呼吁,他对失学儿童开展义务教育的特点是对男女黑白儿童一视同仁。起初他致力于呼吁停止新移民(多为法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战争,平等对待印第安人,承认他们的权利,与他们和平共处。不过他载入史册的功绩是维护黑人权益、反对奴隶制。从18世纪50年代起,他就觉察到蓄奴与教友会的人类平等的教义不合,开始与另一名教友伍尔曼(John Woolman, 17201772)宣传以平等的同类的观念对待黑人,反对贩卖奴隶和蓄奴制,为此写了无数文章和小册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