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无闻,但王国维在追述其先人时依然特别强调是庠生、禀生或国学生的身份,这不难看出王国维对于中国“诗书传家”这一传统家训祖规的看重,也就是说儒学精神是王国维极为重视的一种人生品xìng。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第二章中通过父亲王乃誉严苛教导儿子王国维致力于科举一事中予以重点解析,在此不赘。
在明了了王氏家族祖德对于王国维品xìng潜移默化影响之后,我们似乎还应该对王国维的出生地浙江海宁双仁巷予以解析,因为这深厚的地缘学养同样对王国维的品xìng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据《宁志备考》卷八“颜真卿”条目记载:“钱氏有国,遣官立庙于邑治之南,赐金额曰双仁,宋兴国间毁,复建于安化。”在这一条目中,记述的是五代时吴越国国王钱为了纪念颜真卿与颜杲卿兄弟俩人的伟烈功绩,特派遣官员在海宁为他们兄弟俩立庙以供祭祀,并赐题“双仁”金字匾额一事。那么,吴越国国王钱为什么有此之举呢?
原来,在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那场“安史之乱”中,时任常山太守的颜杲卿与进士出身的弟弟颜真卿紧密合作,不仅派兵截断安禄山叛军归路,而且还设计捕杀了安禄山几员得力的部将。由于颜氏兄弟这一振奋且大快人心之举,遂使河北诸多州郡积极起兵响应,为朝廷最终平定“安史之乱”起到了极为关键的重要作用。不过,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颜杲卿不幸在一次战斗中兵败被俘。而当颜杲卿被绑缚到安禄山面前时,他竟然毫无惧色,大义凛然,高声斥骂叛贼,最终被安禄山叛军绑在立柱上肢解而亡。对于颜杲卿这种宁死不屈的忠贞精神,不仅当朝皇帝唐肃宗特意颁诏予以褒奖,就连后朝大名鼎鼎的文天祥也在他那不朽的《正气歌》中,留下了“为颜常山舌”的赞佩之语。至于以创立“颜体”书法而美誉后世的颜真卿,其真正影响后来王国维品xìng的并不是他那端庄雄健的书体,而是他与哥哥颜杲卿极为相似的忠勇伟烈之壮举。原来,这位开元年间进士出身的颜真卿,因为在“安史之乱”中荣立大功,遂被晋封为鲁郡公并进京就任太子太师一职。后来,颜真卿这位真正的学士接受当朝皇帝唐德宗之诏命,前往又一叛军李希烈军中劝降,不幸被李希烈残忍杀害。对于颜真卿之死,唐德宗极为悲痛,当颜真卿尸体被运回京城后,他不仅颁诏对其忠烈行为予以特别褒奖,还诏令全体官员辍朝五日以示祭奠。再后来,吴越国国王因为钦慕颜氏兄弟忠烈品xìng而建造双仁祠予以祭奠。而正是因为双仁祠位于海宁该街巷之故,遂有双仁巷之名。
对于颜氏兄弟与王氏远祖这种忠勇壮烈的品行精神,自幼偏好文史的王国维不能不引以为豪,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了属于自己的感悟和精神养分。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后来王国维在甲午战争后所写的一首诗中应该有所明晰:
劝君惜取镜中姿,三十光yīn隙里驰。
四海一身原偶寄,千金三致岂前期。
论才君自轻侪辈,学道余犹半黠痴。
差喜平生同一癖,宵深爱读剑南诗。
在这首诗中,王国维表达了自己渴望像诗人陆游那样生于忧患之时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强烈愿望。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王国维这种忧国、忧民、忧世情怀的渊源正是起源于安化王祠和双仁巷主人的经典旧事。
如果说安化王祠和双仁巷中所蕴藏的史海钩沉,让出生在双仁巷的王国维后来背负历史重任是命中注定的话,那么海宁这片滋养出浓郁人文气息的三吴之地,同样使王国维的精神血脉中注入了丰裕的学术养分。
关于浙江海宁人文荟萃、学者辈出之大观景象,梁启超曾举例说:
杭属诸县,自陈乾初而后,康熙间有海宁陈莲宇(世)师事梨洲,亦颇提倡颜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