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译著《辨学》、译著《法学通论》、《菩萨蛮西风水上》、《蝶恋花落落盘根》、《蝶恋花月到东南》、《醉落魄柳烟淡薄》、《虞美人杜鹃千里》和《菩萨蛮回廊小立》等著述、译著和诗词。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32岁
继续在学部供职,有《蜕岩词跋》、《南唐二主词补遗、校勘记》(各一卷并跋)、《宁极斋乐府跋》、《山谷词跋》、《宋名家词本乐章集跋》、《姑溪词跋》、《近体乐府跋》、《寿域词跋》、《六一词跋》、《片玉词跋》、《稼轩词跋》、《赤城词跋》、《鸥梦词跋》、《雍熙乐府跋》、《跋曲品》、《乐章集跋》、《紫鸾笙谱跋》、《梅苑跋》(楝亭刊本)、《曲录》(六卷)、《罗懋登注拜月亭跋》、《跋吴起敌秦挂帅印杂剧》、《明杂剧六种跋》、《宋大曲考》(后增订为《唐宋大曲考》)、《优语录》、《录曲余谈》、《曲调源流表》、译著《世界图书馆小史》和译著《论幼稚园之原理》等著述和译著。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33岁
继续在学部供职,有《水云集湖山类稿跋》、《元曲选跋》、《草堂诗余跋》、《续墨客挥犀跋》、《东堂词跋》、《梨园按试乐府新声跋》、《清真先生遗事》、《古剧脚色考》、《录鬼簿校注并跋》、译著《教育心理学》、译著《中亚细亚探险谈》等著述和译著。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34岁
前往日本避风寓居,有《国学丛刊序》、《唐写本太公家教跋》、《酒边词跋》、《梦溪笔谈跋》、《容斋随笔跋》、《大唐六典跋》、《隋唐兵符图录附说》(后在此基础上写成《隋铜虎符跋》和《伪周二鬼符跋》)、《诗人玉屑跋》、《庚辛之间读书记》(其中收录有《诚斋挥麈录跋》、《桂翁词跋》、《花间词跋》、《尊前集跋》、《董西厢跋》、《元郑光祖王粲登楼杂剧》、《元人隔江斗智杂剧跋》和《盛明杂剧初集》等)、译著《法兰西之教育》、《定居京都奉答钤山豹轩枉赠之作并柬君山湖南君诸君子》和《鹧鸪天降蜡红梅竞作花》等著述、译著和诗词。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35岁
继续在日本避风寓居,有《简牍检署考》、《双溪诗余跋》、《冷斋夜话跋》、《此君轩记》、《墨妙亭记》、《二田画记》、《颐和园词》(长诗)、《读史》(绝句)、《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欧洲》、《蜀道难》和《观红叶》等著述和诗词。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36岁
继续在日本避风寓居,有《宋元戏曲史》(后恢复为《宋元戏曲考》)、《明堂庙寝通考》、《释币》、《秦汉郡考》、《两汉魏晋乡亭考》、《齐鲁封泥集存》、《周礼注疏跋》、《唐写本春秋后语背记跋》、《仪礼注疏跋》、《译本琵琶记序》、《唐写本兔园册府残卷跋》、《杂剧十段锦跋》、《书宋旧宫人诗词湖山类稿水云集后》、《宋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跋》、《壬子岁除即事》、《咏史》(五首)、《昔游》(六首)、《隆裕皇太后挽歌辞九十韵》和《癸丑三月三日京都兰亭会诗》等著述和诗词。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37岁
继续在日本避风寓居,有《流沙坠简序跋》、《屯戍丛残考释并序》、《斯坦因访古图表并附记》、《国学丛刊序》、《宋代金文著录表》、《国朝金文著录表》(六卷)、《邸阁考》和《壬癸集》等著述和诗词。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38岁
从日本回国扫墓并作寓居上海的准备,有《殷墟书契考释序》、《殷墟书契考释后序》、《题殷墟书契考释》、《洛诰解》、《鬼方昆夷猃狁考》、《三代地理小记》、《胡服考》、《流沙坠简考释补正》、《补家谱忠壮公传》、《元刊杂剧三十种序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