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卷 夏荷 第六十四章 信中信(下)(第1/2页)  工匠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窗外的枣树沐浴着正午的阳光,才生发的新叶小巧单溥,娇嫩翠绿。一只小麻雀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吱吱喳喳的叫着,偏着小脑袋透过窗棂往里瞅,就像我透过窗棂打量它一样,它似乎也在打量着我。

    我收回目光,拿起摊开在书桌上的信笺,心里犹如狂风肆虐下的海水,汹涌澎湃,巨浪滔天??

    亮伯伯的信密密麻麻的写满了两页,我默默的又看了一遍。

    亮伯伯在信中开门见山地点明:

    “我知道在天坑里你听到了我和刘书记以及杨师公的谈话、争执,你肯定很吃惊也很迷惑,现在我告诉你所有真相。”

    亮伯伯知道我偷听到了他们的谈话,这在我的意料之中。事后我就想到了,凭着他的功力,肯定能感觉到有人靠近,只是他没有点破而矣。

    接下来亮伯伯就他所知有关《工匠谱》和匠师门的事告诉了我:

    龙眼洞内的宝藏是鲁班仙师所传的一部叫《工匠谱》的奇书,里面记载有木牛流马、木鸢木人的制造方法,更令人动心的是还记载有高深莫测的术法修炼术,如依法修炼成功,不但可以驱神役鬼,还可达到陆地飞升、长生不老的道家最高境界。书成后鲁班仙师将它亲自封藏在无名地穴之中,并将一些草稿残篇分别藏匿在各大山川之间。二千多年来,道家和匠师们都在秘密地苦苦寻找这部宝典。后世历代确有高人有幸遇到,但均为残篇。传说诸葛亮曾读过此书中卷残章,所以才能造出木牛流马,祈天续命;袁天罡李谆风看过下卷残篇,因此能写出《推背图》;刘伯温能做《烧饼歌》,一样得益于《工匠谱》残篇。还有明末的宋应星早年游历天下时机缘巧合,读过此书上篇,后来就编写出了《天工开物》。据师门口传,此书残篇也得几百年才偶尔现世一篇半篇,而全本正册一直被封藏在龙眼洞里,至今无人得见。

    匠师门是鲁班仙师的徒弟张半的后世第子所创,极端隐秘,不为外人所知,目的就是秘密寻找《工匠谱》。先辈们历经一千年多年,终于在宋元时期探明宝典乃藏在龙眼洞。自明初始,杏花村就陆续有匠人迁居,数百年来几经变迁,门主位置被刘力扬继承,再传至刘映国。

    只是龙眼洞太过凶险,师门历代都有高手进洞,包括马师公在内,限于天赋功力,无法突破机关和封印,不能进入洞穴深处,而且大多尸骨无存,更别说取得藏书了。

    最后亮伯伯写道:

    “我既收你为徒,就没打算瞒你,只是没想到这么早就被你无意中所知。师门传承致此,一代不如一代,已然式微,门主想收你入门,情有可原。但他私心太重,总想取到宝典,我们几人能力有限,他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当今之世,对龙眼洞宝藏最为了解的只有我们匠师门。你虽然机缘巧合,偶得奇遇,短时间就身具异能,但功力尚浅,根本不可能敌住洞内外邪,破解洞内机关封印。强行进入,就是死路一条。你还年幼,好奇好胜,不知轻重,我之所以等不及的写信告知你这一切,就是怕你一时头脑发热,不顾后果的乱闯,从而后悔莫及遗恨终生。

    “切记!你现在要做的事是读书和修炼,不可心存幻想。善待捡徕,并回信告知捡徕近况。”

    到了此时,我终于比较详细的知道了这一切。连诸葛亮和刘伯温那样的古人都得益于《工匠谱》,难怪千百年来会让人不顾生死孜孜不倦的寻找,也难怪匠师门会如此隐秘的传承二千年了。

    我抑住激动,划燃火柴将信笺点燃,定定的注视着在枣树枝上跳来跳去,叽叽喳喳呼朋唤友的小麻雀,捉摸着该如何给亮伯伯回信。

    春节过后,亮伯伯就一直在为回城做准备。不是要带走多少家具或其他什么东西,而是要安置好捡徕。

    虽然相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