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7、青州(第2/3页)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禁为将有威严、能服众麾下兵马正驻扎徐州境内出兵迅速、道路便捷等优势唯独略过自己与他有些交情的情况。
    曹丕微微颔首却没有立即表态。
    他个人对于禁的军事能力和忠诚也是比较满意的在他继承父位之初司空府的人事还没在父亲之死中调整过来自己根本就无法下达有效命令给**各部兵马恰逢徐州的昌豨叛乱左支右绌的司空府只能够临时给了于禁一个中郎将的头衔让他带着一部新卒统领臧霸、孙观等泰山兵马去平定反复叛乱的昌豨。
    究其初衷司空府根本就不寄希望于禁能够在那种形势下能压服臧霸、孙观等一干泰山骄兵悍将也没希望于禁能够平定昌豨之叛只是希望同为泰山人的于禁能够凭借与昌豨的同乡旧谊安抚招顺昌豨的叛军哪怕只是短时间内的安定也好。
    但于禁的表现远远超乎众人的期盼。他不仅凭借个人的能力的慑服了臧霸、孙观等骄兵悍将还采用兵事和诱降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将反反复复降了又叛的昌豨引诱到军中当场斩杀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彻底平定了困扰**多时的昌豨叛乱。
    而就是这样一个立下大功的将领竟然还持军严整、无所私入将平叛缴获的财货尽数上交没有丝毫贪墨。
    这就与亲族大将曹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丕在心中早给于禁打下了可以重用的烙印。
    只是此时调兵遣将乃是上位者的专权在人事上更是不可全然被臣属牵着鼻子走所以曹丕沉吟过后才肃然说道:
    “既如此那可传令于禁、吕虔二部屯兵琅琊、泰山边境若青州有可趁之机立马出兵夺取。”
    ···
    袁谭无疑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那些所谓袁氏旧部、故吏掀起的叛乱在关西兵马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揭竿举旗的叛乱人马不到十日就被曹鸢的大军尽数扑灭而徐晃军更是配合曹鸢军一部追击袁谭败卒兵临城下联合围困南皮城。
    在这一趋势下勃海、河间、平原等地的城邑长吏或降或逃冀州大部分城邑先后落入到了关西兵马的手中根本就没有发出一兵一卒救援南皮城。
    青州的别驾王修倒是对袁谭尽忠接到使者带来的告急文书后就亲率兵马渡河北上救援南皮奈何王修本人并非良将麾下兵卒也畏惧关西兵马半路遭到徐晃军分兵拦截竟是连连受挫、寸步难进。
    而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发生。
    在王修尽发青州之兵北上救援袁谭后受命屯兵泰山、琅琊边境的吕虔、于禁伺机而动全然没有守望相助的盟军样子他们当即发兵攻打青州城邑在攻破了穆陵关口后兵马空虚的北海、齐国、济南形同虚设而推进神速的**一下子就夺取了青州在南岸的大部分郡县只有东莱境内少数城邑在管统的率领下还苦苦支撑着。
    消息传到北岸后王修麾下的兵卒、民伕当夜就发生了营啸还没等关西兵马攻击不受控制的青州人马就纷纷趁乱逃离大多数渡河逃回了青州境内少数人则干脆投降了对面的关西兵马。
    一夜之间王修麾下只剩下了十几骑亲从他进不能救主危难退不能守土安民羞愧难当本欲拔剑自刎却被眼疾手快的亲从死命拦下遂下了死节之心带着还愿追随赴死的几名亲从连夜赶往南皮城。
    恰好王修赶到城外当日就碰上了袁谭出城与徐晃军决战。
    困守多日的袁谭眼见援军迟迟不到生恐城中守卒士气耗尽于是决定在曹鸢军尚未抵达之前倾尽全城兵马与徐晃军决战。
    战前也有吏士劝说袁谭弃城而逃和投降阎行的但却被他断然拒绝。
    他双目充血、神情恐怖嘶吼着说道:
    “袁氏四世三公偌大的基业岂能一朝毁于我手大丈夫宁愿斗死阵前也决不沦为阶下囚虏。”
    就是因为胸中的这一股傲气他才不愿意屈居自己的兄弟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