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章 【天格卷】第四式:破晓3.竹菩萨(第1/2页)  剑,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湘妃亭上,微风习习,竹影婆娑。赵文渊毕恭毕敬,心无旁骛地忙着手里的雕刻工作,一招一式,一撇一捺,一气呵成,一丝不苟。冷眼旁观,忙碌着的赵文渊虽年纪尚幼,却隐隐然有些大师风范,名家气度。

    赵志文看着醉心于雕刻的儿子,脑海中恰似沸腾的油锅,思绪翻飞,不禁想起了木匠皇帝朱由校。朱由校虽然贵为皇帝,却不听先贤教诲,效法尧舜,宪章文武,而是对木匠活计非常感兴趣,整天与斧子c锯子c刨子打交道,打造木器,雕宫刻殿,造船制帆,史称木匠皇帝。

    木匠皇帝在位时,外有金兵侵扰,内有农民起义,可谓是内忧外患,当此时分,朱由校既无忧患意识,更无高瞻远瞩,不闻江山,不问社稷,一味贪玩享乐,不求励精图治,使得本就内忧外患的大明江山更加风雨飘摇。一个普通百姓虽然不好与天子帝王相提并论,但俗话说得好,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与治家道理是相通的,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总须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历史总是有太多惊人的相似,眼前的赵文渊与作古的朱由校可不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么?浑浑噩噩,懵懵懂懂,玩物丧志,不求进取。然而,父亲却对不思进取,不务正业的赵文渊寄予厚望,还下考语说什么将来赵文渊长大了,必能承前启后,让赵庄进一步发扬光大,闻名天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今的赵庄已如明末的江山,暗潮汹涌,危机重重,风雨飘摇,似大厦之将倾,如厚土之将裂,自诩文武双全的赵志文对接下这副重担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更遑论依靠赵文渊这等游手好闲的德行,胸无大志,他能振兴赵庄?真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

    想到这里,赵志文刚刚挂在脸上的笑容旋即悠忽不见,一张国字脸方方正正,冷若冰霜,心中蓦然涌起了他常用来训人的一句话:“不务正业,玩物丧志,烂泥扶不上墙,不可救药。”

    赵志文带着恨铁不成钢,烂泥扶不上墙的惆怅,转过身形,无声离去。刚刚走了几步,身后传来的一声父亲,又让他停下了脚步。

    赵文渊完成了雕刻,箭步跑出湘妃亭,跑到赵志文跟前,直挺挺地站定,说:“牛头山上悍匪坐镇,刀光剑影,机关重重,好比一座龙潭虎穴。父亲轻车简从上牛头山与土匪谈判,端的是凶险无比。文渊尚年幼,不能代父上山,替父亲分忧,临时抱佛脚,默诵三百六十遍法号,用三百六十斧雕刻了这尊菩萨。这尊菩萨名为南无普渡慈航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据说只要心诚,总是十分灵验的。父亲不要甲胄跟随,就让菩萨护卫着上山吧。”

    赵志文接过观音菩萨雕像,捧在手心里,仔细端详,但见宝相庄严,栩栩如生,莲花,璎珞,净瓶,柳枝,有板有眼,虽为斧刻,却十分流利圆润。

    数年前,赵志文外出游历时,从一个西北汉子手中重金购得一尊用羊脂玉雕刻成的观音像,这块玉洁净如满月,晶莹剔透,赵志文爱如至宝,终日佩戴在身,一刻不曾解离。此时此刻,赵志文看着手中用湘妃竹雕刻成的观音菩萨坐像,脑海里像翻书一样一遍遍翻阅着身上的白玉观音图像,两相对比,得出的结论竟是除去羊脂玉本身不菲的价值,终是这尊用湘妃竹雕刻成的观音菩萨像更为宝相庄严,惟妙惟肖。

    早些年,赵志文并不崇佛信道,单单遵从儒家教诲,说话行事都只讲究个三纲五常,正大光明。自打邂逅了佩戴于脖颈上的白玉观音,赵志文就渐渐地变得有些迷信起来,有事没事爱在心中默默诵读几遍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庄严法号,以图个佛菩萨保佑,遇事逢凶化吉,平安伴喜乐,家和万事兴。

    赵志文毕恭毕敬地捧着竹观音,心中虔诚地默诵了三遍南无普渡慈航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疏远的心,一下子又拉了回来,亲近了许多,看赵文渊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