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故事(第1/2页)  绝对第一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

    故事

    1

    老人划船渐渐靠了岸,停泊在码头边。

    老人带领三人上了岸。

    在离码头边不远的山坡上,一个小木屋很是显眼。小木屋板壁外面四周用绳子挂满了破旧的打了补丁的衣裳和晒干了的鱼、虾等生活用品,小木屋四周堆放着用刀劈开过的木材,一张渔网晾晒在一根竹竿上,竹竿是横穿在两棵小树中间。

    一张晾晒在竹竿上的渔网,让依凡和茜茜非常好奇。她们异口同声地喊道:“哇,多么古朴简单的房屋,好像安徒生童话,这就是老人的打鱼生活?”二人跑过去用手摸了摸渔网。

    阳刚介绍:“是啊,老人常年生活在船上,当然要靠打鱼供自己生活。这就是他住的房子。”

    茜茜第一个冲在前面:“走,去老人家里坐坐吧。”

    依凡:“我们当然去啊,你忘了我们来做什么?”

    茜茜:“当然是艺术采风,采访渡船老人啊。”

    听到孩子们要进屋子里做客,老人高兴地跑过来,“吱”的一声,打开了木门。

    三人走进小木屋里,只见屋子虽然低矮狭小,却收拾得干净整洁,摆着一张木床,一座土灶,一张竹桌,一张竹椅,一个木柜,两个木板凳,以及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

    他们有的坐在床上,有的坐在竹椅上,有的坐在小板凳上。老人坐在板凳上,拿出长长的旱烟斗,装上烟丝,划燃一根火柴,点燃烟吸起来。

    阳刚向老人说明来意:“爷爷,我们来大山里进行民间采风,收集民间艺术素材,寻找流落民间的艺术珍贵文物。请您为我们讲述《女歌》的故事吧。”

    老人吧嗒吧嗒地吸着旱烟,沉思了一下,说:“《女歌》的故事……”

    老人回忆道:我祖辈五代靠唱戏为生,《女歌》是我祖辈传下来的传家宝,按照家规只能女传女。我娘也是戏子,我从小也跟着戏班子唱戏,也随她们唱戏到处流浪。她生下了两男一女,大哥早死,小妹送人,在她离开人世之前,就把《女歌》传给了我。她在临终前还嘱咐我,如果我娶妻后,生的是女儿就传女,生的是男就传男,也可交给我的妻子。我年轻时,山城清江县戏院改唱革命京剧。如《红灯记》、《沙家浜》等革命样板戏。我当时唱小生,扮演李玉和、刁得一等男一号角色。而另一个唱青衣的女子扮演李铁梅、阿庆嫂等角色。那时,我们几乎每天在山村生产队、林场等地巡回演出《红灯记》、《沙家浜》等革命样板戏……

    老人停顿了下,深吸了几口烟。

    阳刚插话道:“与你唱戏的女子是谁?”

    老人继续回忆:女子叫霜月,和我从小一起在戏院里长大、学戏,可以说是青梅竹马。随着年龄长大,我们在演出中相爱了。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我和霜月天天排戏,天天下乡演出,二人到了30岁年龄上级领导都不批准我们结婚,理由是如果我们结婚生孩子,会影响革命工作,就是唱样板戏。

    依凡插话道:“什么,你们那时结婚要领导批准?”

    老人苦笑了一下:你们年轻人还不知道,那时的年轻人结婚必须经过单位打证明,盖章,领导签字批准才行。

    听得入了迷的茜茜发出感叹:“哇,多不自由啊。”

    阳刚迫不及待地问老人:“后来呢?”

    老人继续回忆:在那个年代,我们只能绝对服从,偷偷相爱、约会。由于霜月长得美若天仙,我和她每到一处演出,总有人给她献殷勤,送东西给她,她又不敢得罪人。她知道那些献殷勤的男人都是有权有势的人。

    我生怕失去她,心里特别着急。一天晚上,我和霜月在一个生产大队演出后,约她偷偷到山上的仙人洞里过了一夜。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