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蒙混过关(第1/3页)  蓝天下的眷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天晚上,妈妈想起征兵同志说她年龄小的事,心里就后悔极了,嘟嘟哝哝的怨言填满了一肚子。她独自坐在院里发呆c走神和痴情,特别是想起那些解放军女战士跳舞和演出的情景,她们的脸上是那么自豪c那么神气,真叫人羡慕和眼馋哪!

    这天晚上的星星还特别多c特别亮,镶嵌在广袤而深邃的天空上,眨着顽皮的眼睛,好像逗她开心,好像与她聊天,又好像给她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她在思绪的天空中任意翱翔当然,星星也好像眨着眼睛,在讥笑她c奚落她,给她一种难以释怀的苦楚和抱怨。

    反正,妈妈认为千错万错,就是她不该向那位征兵同志说出自己的真实年龄要不是这样,物有本末,事有始终,说不定她还真有当兵的希望呢!

    那几天来,妈妈老是有心事地拿出小镜子,照着自己的脸蛋,思量着,斟酌着对头,不可否认,妈妈也认为她长着一副娃娃脸,脸上透着少女的稚气和娇嫩,五官映衬在一起,总是摆脱不了她年少的光泽和容颜。

    心病还得心药医。妈妈触景生情地问方丽娜:“我说有十六岁,人家会相信吗?”

    “不相信,你长得像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方丽娜很认真地说道,没有半点玩笑之意。

    “说实话!”妈妈不相信这话,也不想听到这话。

    方丽娜又郑重其事地说:“当然是实话,说你十六岁人家没人相信。”

    妈妈听后心里苦苦的c悬悬的,就像一阵寒风拂来,在她心里荡起冰凉的粼粼波纹她说:“有些人长得就是年轻,其实岁数已经不小了是吗?”妈妈为自己辩解着,总想找些话儿让她心里舒服些c踏实点。

    方丽娜笑了笑,没有再吭声了。

    “哎,你看过新疆舞吗?”妈妈还为那件事耿耿于怀着。

    “没有。”方丽娜对文艺演出不太热衷,摇摇头。

    “其实,我没有骗他,我看一遍就会了”妈妈言犹未尽,总想把她心里的潜台词表达出来,缓解她失落的心境。

    这点方丽娜相信。她已从妈妈学跳舞的姿势中,领悟到妈妈有这方面的天赋。

    在那段时间里,潍坊城里十分热闹,不几天,就有人敲锣打鼓向市委c市政府报喜,说某某工厂开工了,说某某粮店或是商店开业了,等等,喜报接连不断。是啊,旧社会的体系被打乱了,人们要生活,要吃饭,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和新政府,希望新政权能给他们带来新生活c新气象,日子一天天过得好起来。

    人眼是秤,人心是镜。越是在这时候,市委c市政府更是感到责任重大,更是下决心要不辱使命。他们多次召开紧急协调会议,派出大量工作人员,走工厂c去商店c跑学校,动员和组织他们开工c开业c开课,并采取积极办法,帮助其解决困难或问题,极力维持社会稳定。

    妈妈和方丽娜所在的学校,校长和老师跑走了一大半,一时半会还很难完全开课。那时新社会刚建立,许多地方都在用工招人。妈妈和同学们听说在市委c市政府那里经常能得到用工招人的信息,她们有事没事经常往市委的所在地“十笏园”跑。

    “十笏园”始建于明代,后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在砚香楼的基础上建了整座园林。园中有楼台亭榭c假山池塘c客房书斋c曲桥回廊等,既呈现出自然山水之美,又让人感到含蓄曲折c引人入胜。因它占地面积较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而得其名,位于潍坊胡家牌坊街中段,是潍坊特别市委的临时所在地。

    来到这里,果真如此,她和方丽娜在敲锣鼓送喜报的人群中,得到新政权要成立了坊子女子师范学校的信息,初中文化,招生年龄限制16岁以上。是机遇还是碰巧,反正是喜从天降!

    妈妈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