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对父亲的印象(第1/3页)  蓝天下的眷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对父亲的印象

    妈妈从认识父亲那天起,就知道丈夫的脾气很坏,但她理解丈夫脾气坏的原因,常常以宽容和理解的心态与父亲生活着、恩爱着,去感受夫妻间的那种坦诚和执著,去体会伴侣间的那种谦让和挚爱。

    1、结婚

    妈妈与父亲恋爱时,就听说过父亲的好些事情。有的说父亲脾气不好,他作出的决定不容改变,不然他就会发火生气;有的说父亲对士兵很好,对干部要求很严,批评干部时决不姑息迁就、得过且过。最几乎让人众所周知的事,就是父亲敢顶撞苏联顾问,擅自把部队带了回去,不训练了……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涉及到两军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苏联老大哥的颜面和威信。

    当然,苏联老大哥对怯懦跳伞训练的战士动手动脚打人,这也是不对的,就是换个干部,也会像父亲这样做,决不容忍把军阀习气带入到人民军队里。再说,关心爱护战士,是干部应尽的责任,不能见战士被打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反正,当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旅首长和苏联顾问团各打了五十大板,父亲和苏联顾问双双赔礼道歉。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影响面很广,传遍营区的角角落落,伞兵师里几乎人人皆知。

    那时,妈妈年轻、漂亮,心绪中的波澜总是向着英雄涌动。她那时敬慕英雄,热爱英雄,感到和英雄在一起,是一种自豪和幸福,是一种至高无上、有依有靠的荣耀。再说,枪林弹雨冲杀出来的人,火药味浓,谁还没点脾气……所以,妈妈并没有把父亲脾气不好放在爱情的首位,反而认为男人有些脾气和个性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在处处讲命令、守纪律的部队来说更是这样。

    妈妈与父亲恋爱期间,正是妈妈工作频繁调动的时候,常常弄得她的情绪忽左忽右、忽东忽西,都应接不暇、心烦意乱了。她先是在文工队,蹦蹦跳跳、说说唱唱,在舞台上尽显风采;然后,她去了保密室,誊誊写写、收收发发,许多机要文件经过她的手;后来,她又调到师医院,诊病治病、打针发药,履行着一位白衣天使的责任;不久,她又调到师幼儿园,还专门去北京学习了一段时间,成了一位军队里与孩子打交道的幼教老师。

    面对接二连三的工作调动,简直就如同看图垒积木似的,一会儿这个形状,一会儿那个样式,隔三差五,说变就变,妈妈都有些烦躁不安了。她向干部科的同志提意见说:“能不能让我的工作稳定些?”

    干部科即刻回话说:“放心好了,这回不会再动了。”

    那时,部队随军家属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问题日渐凸显出来,上级要求伞兵师要成立幼儿园,这是关系到部队稳定的大事。所以,干部科向妈妈打了保票,说了肯定话,意在让妈妈安心工作。当然,组织上的决定是春风化雨、量材而用,因为妈妈上过师范学校,不是半路出家,有这方面的基础。

    妈妈在北京学习期间,完全领受到另一番天地的教育模式。这是国家妇联急人所急、想人所想,专门为军队幼儿园举办的培训班。在这里,学儿歌、做游戏、学跳舞、学谱曲等等,天地间都是幼儿教育的科目和内容,完全浸染在培植孩子们的世界里。

    妈妈那时就能接受新鲜事物的感染和洗礼,她还理了个男孩头,阳光、新颖、好梳理。一眼望去,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漂亮、醒目、炯炯有神,散发着女性刚柔俊美的无穷魅力,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青春气质。

    我就见过这张照片,妈妈在美丽中仍旧像个大女孩,椭圆的脸上没有任何瑕疵和不足,完全是一副十全十美的芳华少女模样。这在当时,独特、开放,妈妈就是一个能顺应时尚的人,让青春气质更上了一个台阶、一个层次。

    在幼儿教育科目考核中,妈妈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文艺天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