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父爱如山(第1/3页)  蓝天下的眷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解放以后,父亲再也没有上战场打过仗了。没有那种出生入死的战斗,没有那种硝烟战火的环境,久而久之,父亲的坏脾气自然改变了许多;但战争年代给他留下的情感创伤,却镌骨铭心地印在他的心里。只要想起张指导员的那件事,他心里就会腾起火花、涌起巨浪,所以,在他的言行举止中、日常生活里,仍常常透着那股子军人的霸气和严厉……

    我从小就怕父亲,只要看到他眉头皱起“川”字,眼睛里闪露出犀利的目光,我心里就紧张害怕得要命。记得小时候,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妈妈》。不知怎么,我写妈妈时,笔下有好多词儿,也有好多事儿,总觉得写不够似的;可写到父亲时,我就觉得没这么多事了,也没那么多词了,总感到没啥可叙可写的,心里空荡荡、愁兮兮的。

    平时,父亲回家往那里一坐,时常面容会严峻得像突兀冷峭的山崖一般,一股股凉飕飕的冷意就会穿透我的胸膛,击碎我的胆量,我早早就躲到一旁去了。有时候父亲也笑,笑盈盈的样子很平易近人,但我们兄弟姐妹四人还是愿意与妈妈亲近。当然,妈妈有时也打我们,而且打得很疼,不知怎么,我们的感情天平还是乐意倾向妈妈,乐意与她说话,喜欢与她沟通。

    记得我9岁那年,父亲星期天领我去大礼堂看电影,电影名叫《党的儿女》,是部队专场。看电影前,妈妈给我换了身新衣服,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孩子整洁,她脸上也光彩。那时,父亲是团长,是师电影队为他们团专场上映的电影。

    由于妈妈没去,我独自坐在父亲身边觉得浑身不自在,连动都不敢动,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就像一个娃娃玩偶似的,机械呆板地坐在那里。这就是我那时的表情,那时的感觉。

    说句真心话,我那时最爱看打仗的电影了。机枪哒哒哒地扫着,大炮轰隆隆地炸着,到处是烽火硝烟的的场面,四处是白刃拼杀的镜头……只有这样的电影我才能看得痛快、看得过瘾。可《党的儿女》这部电影里打仗的情节并不多,我光记得最后党的儿女们被敌人押赴刑场的那些画面:她们面对敌人的刺刀,从容不迫,英勇不屈,慷慨赴死。

    电影结束散场时,我的手指被自动翻立起来的椅子夹破了一大块皮肉,我“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弄得大家都朝这里观看。父亲见不得这种大庭广众之下的哭声,用军人严厉的声音对我大声吼道:“别哭!”

    我吓得不敢哭了,泪流满面地哽咽着。当时,我的心里难过极了,就像一个遭受极大委屈的孩子,面对受伤的疼痛却无处哭诉似的,一副可怜乖巧的模样,跟在父亲身边走着。

    回家途中,父亲领我到通信连卫生员那里包扎手指。卫生员怕我疼,没有抹碘酊,用消毒水擦拭伤口,还撒了消炎粉,伤口包扎得既细致又好。就那我也是十指连心,感到手指上的阵阵隐痛,顾影自怜极了。回家后,妈妈见我受伤了,问这问那,心疼得不得了。这大概就是我们愿意与妈妈亲近的原因吧。

    从那以后,这事仿佛一个在魂魄中游走的幽灵,根深蒂固地在我脑海里扎根和徘徊,常常拨动我那此起彼伏的心弦……当然,一份缘分一份情,一份父子一份爱。通过这件事,我能想象出战争年代时,父亲负伤后的那种不娇气、不懦弱的英雄气概,也能感受到父亲那种强硬刚毅的军人品格。父亲就像一尊雕像,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里,溶化在我的血液中。

    其实,那时候我年岁小,还读不懂父亲,更对“父爱如山”这句话缺少本质方面的理解。随着年龄徐徐增长,我的眼光和思维慢慢认识了父亲,渐渐懂得了“父爱如山”这句名言的内涵所在;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那样,“咔吧”一声开窍了、贯通了,在我心中掀起一阵阵的感情波澜……

    记得我15岁那年,虚报两岁参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