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迷雾散尽(第1/2页)  盛世繁华之红颜依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神龙元年,随着以太子为首逼迫武则天退位的这场神龙政变的胜利,唐中宗李显复辟重登帝位,韦氏封后。原本属于李氏的王朝,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动荡后,终于在那些迷局之中,结束了如履薄冰的艰难处境,然而迎来的,却是一场更加狂烈的暴风雨。

    长生殿外的血流迅速被清理干净的一如从前,似乎从未发生过什么,而那些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味在几十天里依旧萦绕不绝,不断地提醒长生殿里的每个人,如今已不是殿里这个垂危老人的天下,她曾叱咤政坛,翻云覆雨,掌控天下苍生,亲手建立大周王朝,一夕之间,已被长安城的每个百姓遗忘,他们记住的只有她的狠绝,却不知她的呕心沥血只是为了天下苍生。

    众人皆知李显本性优柔寡断,皇后却处处效仿当年的武则天,虽都怀问鼎之心,终究不如武则天的雄才伟略,到底不过是这场岸谷之变中无意留下的祸端罢了。

    如今朝中大小事宜,事无巨细均由皇后韦氏说了算,李显唯一亲自下的一道圣旨便是封了上官婉儿昭容的名位,有生之年,保她终身无虞,以此而换得她手里的玉玺,稳固帝位。

    早朝上,李显正襟危坐于宣政殿前,百官林立之上,细看去,除去他一袭明黄袍子以外,由内而外竟不见丝毫帝王风气。

    李旦父子自始至终沉默不言,手中紧握的朝笏上已被掌心的汗捂的滚烫,百般煎熬之下终是下了朝。

    比起武则天时的处境,今时今日的帝后猜忌他们父子更甚,每每早朝之上即便有言要奏,也要斟酌万分,生怕招来祸事。

    是夜,五王宅李隆基的书房,烛光微微摇曳,照射在两重身影上。

    高力士见李隆基推门回来,吃力地站起身,因为坐的太久,双腿和臀部都已经发麻的如同针毡般,他走到李隆基跟前,急道“王爷,今夜晚膳后,霓裳姑娘因为冲撞了安乐公主,被皇后打发去了禁苑,那禁苑可是用来狩猎的,往日里谁都无法靠近,就连上官昭容去求了陛下也不顶用,如今以皇后的脾性,在那地方可还不知会如何,现下怎么才好?”

    李隆基停下关门的动作,双手在空中滞留片刻,只是片刻,他便继续转身,静静地抬起头看着高力士,眼底明明是波澜不惊,却又隐隐有些灼热“那日我出面保她,皇后肯定以为我与她关系不明,加上皇祖母对她的信任,皇后定是想用她压制祖母,顺便用以威胁我,让我不敢轻举妄动,可这步棋,未免走的过于自作聪明了。”

    高力士不懂他眼里复杂的情绪究竟是什么,在乎亦是不在乎。

    “那姑娘呢?王爷可否要出面?”他问。

    “无需管她,明日只需进宫见到皇祖母,为此,兴许还能拿到她手里掌控几千禁军的兵符。”

    昏黑的暗室里不定地摇曳着一缕烛光,微弱的仿如垂垂欲死的老者,却照得李隆基一脸英姿焕发,那样的淡漠冰冷“武霓裳,这是你欠我的。”

    说罢,他已甩袖出了书房,往自己的卧房行去,那背影中竟有一股凌人的势气,朝未来一发不可收拾的争夺中逼去

    武霓裳被囚禁的消息似乎并不能引起任何人的情绪波动,毕竟不过是长安城众多臣民中的一个,但在李隆基预料之中的,唯有长生殿里的武则天在得知消息时发了一通脾气,眼见差点就撑不下去了。

    李隆基眼看着面前这个垂死挣扎的老人,他不懂那个无足轻重的女子在她眼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地位,却在耳边回响着武霓裳所说的陛下身体康健,于是四肢百骸都涌上来一阵愤恨。

    “扶我起来”仰躺在榻上的武则天同跪地的李隆基道,李隆基似乎跪着很久了,起身扶住她时膝盖微微颤了颤,身形有些不稳,她未感觉出他的异样,只是笑道“我们两个竟都是被霓裳骗了,那孩子,胆大c聪明c心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