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零四章 骑驴入咸阳,万户皆惊慌(第1/3页)  大秦孤竹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零四章骑驴入咸阳,万户皆惊慌

    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是出自马太福音中的一段话,后来被沿用在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又被称之为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的哲学理念跟道德经中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老子却比耶稣早提出五百多年。

    这是华夏先人的智慧,也象征着当时华夏文明的发展进程和社会成熟度比西方先进许多。

    这种哲学思想运用到现实社会中,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社会两极化。

    让富的越富,让穷的越穷。

    更直观一点的解释,就是所谓的淘汰论了,将不适应这种生存状态的种群,慢慢淘汰掉,以此来推动社会或者文明的进展。

    但是两极化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两极化的直接表现就是让天秤倾斜。

    一个原本平衡的天秤,突然倾斜,就会造成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王诩让白狄部的贵族变得更加富裕,还帮他们解决了奴隶过剩价值的问题,相当于直接将维持着白狄部平衡的天秤推翻了。

    等到白狄部的贵族野心膨胀到一个点,或者说当他们发现奴隶消失之后对他们的直接影响后,他们一定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到时候讨伐掠夺林胡部,是唯一的方法。

    这就是王诩的引蛇出洞,不需要让仇禾煽动内讧,简单粗暴的用一种宏观意识形态,对于白狄部的短视意识形态进行的降维打击。

    而在咸阳宫中的嬴政,也一直在做这件事情。

    或许嬴政并不知道什么叫做马太效应,但是秦国六世积累的经验,以及春秋战国各个国家的兴衰都是嬴政最好的老师,让他在还没有继位的时候,就坚决的要解决这些问题。

    那就是王权,一定要高于一切!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观念,依旧是延续着城邦结构文明,这是因为周朝的诸侯文化影响遗留,周朝曾经多次想要解决这种诸侯分封带来的遗毒,但是始终没有成功。

    因为周朝的建立,就全赖于这些诸侯的帮助。

    如果没有当时那些响应牧誓的诸侯方国,武王伐纣就是一个笑话。

    而有利必有弊,这些能够成就周朝的诸侯方国,自然也能推翻周朝。

    当年千里迢迢追随周朝脚步的楚国,因为地处偏远被周朝看不起,并且不接纳楚国为华夏苗裔,回去之后的楚国卧薪尝胆,终于在踏足中原并喊出那句震慑方的“我蛮夷也”。

    而为周穆王忠心驾车的造父却因为被周王室猜忌,即便有着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依旧被发配分封到偏远之地,后裔子嗣秦非子也被派往蛮荒之地,忠心耿耿的替周朝,戍守边关,茹毛饮血也毫无怨言。

    当所有诸侯都对犬戎破镐京无动于衷的时候,秦襄公依旧尽心竭力的勤王护驾,但是却之得到了周王室一张空头支票。

    于是秦国嬴政的父亲,亲手替先祖结束了这个愧对他们秦国的故主。

    也在这场漫长的效忠中,秦国总结出来了经验。

    只有统一,才是结束战争和nn的唯一方式。

    不只是要统一天下,更是要统一国家,将国家与天下融为一体,才能铸就无上王权。

    对于周朝来说,诸侯国就是阻碍天下统一的隐患。

    而对于秦国来说,各个古老的氏族,传承千年的世家,是阻碍国家统一的隐患。

    所以借着商鞅和范雎等贤才之手,秦国开始将将一个个氏族世家连根拔起,一步一步铸就王权。

    等到了嬴政这一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