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 采莲(第1/2页)  引凤来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说到古今第一世家颍川荀氏,起家是在数百年前了。比起大梁两百年历史,还足足多了百年有余。

    鼎盛时期,祖上曾出过一个异姓文侯,三位丞相,数名朝廷重臣。

    大梁多年来饱受外族侵扰,乃是重武轻文之朝。

    荀氏一族虽是在大梁开国以来并不受重用,却依旧稳坐第一世家之位。

    萧问渠走后,阿瑶便独自一人在莲城荀府中过上了度日如年的日子。

    如今身患重症的荀老太爷可谓是文坛泰斗,与冼夫人育有七子。此七人在大梁文学领域内各放异彩,世人称为“颍川七贤”。

    除了长子荀谦位居国子监祭酒之外,其余六子并未涉于朝堂。

    长子荀谦自告老还乡后接任了荀老太爷的族长之位,一心向学的他年过三十才顺遂父母之命成亲,与原配夫人育有一儿二女。

    余下六个兄弟膝下的子女繁多,荀家祖孙四代同堂,一家百余口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

    除了荀谦和荀琙之外,并无人知晓她的真实身份。

    荀府阖家上下只当府中来了一位族长旧友的徒儿来做客,众人恪守着世家特有的热情中带着点儿疏离的待客之道。

    阿瑶被安排住进了族长所居的院落内,与荀谦的幼女荀姝同住在春晖园。

    从小与长姐同住的荀姝,自三年前长姐远嫁江南沈家之后,她便一个人独住于此。

    如今父亲将这位客人安排与她同住,多了位年龄相仿的玩伴,她自是心中欢喜的。

    阿瑶与荀姝初见之时,其实并无好感。

    她总觉得荀姝这种大家闺秀,也定是如同宫中那位居心叵测之人一般心思多如牛毛。

    宫中传言一事她本是不在意的,却也架不住侍人们避她如瘟疫,又将无中生有之事越传越离谱。

    她命青冥私下查探一番后发现,做出借她之名打罚宫人之举之人便是一直与她交好的表姐——孟晴多。

    自此以后她与孟晴多从之前的推心置腹,变成了而后的虚与委蛇。

    她是在披着善解人意的外衣,心中却是暗藏心机之人那里栽过跟头的。

    古人有云“吃一堑,长一智”,她绝不能再似从前那般以貌取人,轻信表里不一之人了。

    可相处了月余后,她与荀姝便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深觉相见恨晚。

    荀姝身上那股知书达礼之气,是经过世家熏陶是从骨子散发出来的。

    她性子喜静,为人真诚,处事从容,除了是个很好的聆听者之外,与之论事总会觉得深受启发。

    一个发自内心的欣赏,另一个不由自主地羡慕。

    阿瑶与荀姝这两个小姐妹不过短短半年的相处,不知不觉间都相互影响着彼此。造就了今后善于集思广益的帝王,和甘露年间的科举女状元,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正值暑气逼人的三伏天,蝉呓园内有一汪种满荷花的池塘,池塘边有一个名为“知夏”的凉亭,周围树木旺盛,正是阿瑶与荀姝午后纳凉之地。

    与往日一般荀姝坐在石凳上,捧着本古书研读得津津有味。

    阿瑶正趴在石桌上贪婪的瞧着池塘里那些可爱又诱人的莲蓬,她已经垂涎那甘甜脆爽的零嘴儿好几日了。

    “好阿姝~我们去摘莲蓬罢!”

    阿瑶有些无精打采的摇了摇荀姝的手臂说道,这不知是多少次她撺掇荀姝同她一起泛舟采莲了。

    “阿瑶,我已经跟你说了好多次,这池子里的莲花是二哥的心爱之物,不得他允许不能擅自去采摘的。”

    荀姝蹙着柳叶儿眉,有些为难的说道。

    果不其然,她又听到了意料之中的回答,这便是让她无精打采的源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