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分为难(第1/2页)  女宣抚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位督军使来的第二天,我们便提兵来救蓟州了。是以,赵兄弟果然想知道李将军的准备消息,应该还是得问后来的这位督军使大人,听到督军使来的那天晚上,曾与李将军深夜长谈。李将军此去太原目的何在,第二位督军使大人应该知道的很清楚。”

    “杨兄,这后来的督军使大人贵姓”

    “姓常。”

    “姓常常侍卫”

    “应该不是我们出征之际,曾与常侍卫有过一面缘,他只是送军出征,并没有一路跟随过来。后来的这位,并不是我当日见过的常侍卫。难道还有第二位常侍卫咱俩说的并不是一个人”

    “他人在哪里我想知道一些关于李将军的情况。”

    “之前在后军中掠阵,这会应该已经回寨了。走一同地去看看。”

    两人一同来寨中见督军使。进了常久的帐中,赵廷玉一见,大为惊讶,“你,你不是”

    杨守玉不明就里,赶紧介绍道,“这就是督军使大人。”

    “大人。这位就是赵廷玉将军。”

    常我点头微笑,“赵将军这些日子率众守城,辛苦了。”

    赵廷玉差点点破常久身为女子的事实,但见她一身男子装束,声色不动,恰好杨守玉及时的介绍让他迅速回了神,“督军使大人一路辛苦。赵某前来拜见大人,是听杨兄说起李将军去了太原,不知大人可知李将军中途分兵去太原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有细作报知李将军,叛军有取道太原,西犯河朔、陇西,然后直逼长安的打算。是以李交军分兵去了太原,顺便在那里借些兵。今日蓟州之围一解,这些贼寇便有西窜的可能。李将军那里压力怕是会大增。赵将军,你长期驻守这里,对这一带的地形比较熟悉。能不能哨探一下,确属实情的话,看能不能抄近路或小路打个埋伏便是不能阻挡歼灭他们,至少可以迟滞一下他们西窜的速度。得给李将军留出充分的余地。万一他在路上有所耽搁或者到达以后无法迅速借到兵,能够来得及回旋。”

    “好的,督军使大人。赵某听杨兄说李将军临时分兵去了太原,便来见督军使大人,了解李将军此去意图便是有寻机再战的想法。事不宜迟,赵某这就去安排。”

    “督军使大人,杨某去给赵将军做后援。趁着打了胜仗,士气下旺。”

    常久点头,“两位将军辛苦了”

    赵杨二人退下,各自去做准备了。

    却说李临淮待杨守玉引兵出蓟州后,稍作整顿,便日夜兼程引兵赶赴太原。三日后,率众抵达太原城外。

    李临淮传令叫在离城十里地方安营扎寨,自己单人单骑,一身便袍,进城来见太原太守丁继善。

    到了太原太守丁继善的府衙处,将目前平叛情形,太原所处位置要害,需要重点防守,提出调兵平叛的请求。

    然丁继善身为太守,却不大理军政之事,调兵之权操在御史彭肃手中,彭肃此人一向嚣张跋扈,根本没把丁继善放在眼中。

    是以,李临淮提出这样的请求之后,丁继善面露为难之色,言说道,“李将军,贼寇石千年兴兵叛乱,咱们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这没有问题。将军已陈说厉害,丁某也已尽知。照说应该鼎力相助。只是,丁某有许多难处,真是说不出口。说出来叫李将军笑话。丁某名为太守,手中实无兵权。再说了,李将军,你来调兵为的平叛,从道义上讲,助你一臂之力绝无问题。但是,从道理上讲,你是不是得有兵符才能来调兵”

    李临淮道,“李某手上并无兵符。此时事急,只得如此,将来若有什么问题,罪责全算在我李某头上,绝不会连丁兄。这一点请丁兄放心。”

    “这个,便是没有兵符,也得有皇上的诏书,虽则是为了平叛,一无兵符,二无诏敕,这私下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