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思亲切切 教子愁愁(第4/10页)  毛头小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旅馆有臭虫,古思一晚上没睡好。古思倾泄着怒气:“臭虫也会看人下菜碟,像毛头说的,它镶着一口假牙——吃软不吃硬,看我好欺负,光咬我,不咬毛头。”

    毛头半开玩笑:“我的肉是猪尿泡烧萝卜——油水不大,你的肉多好啊,又肥又嫩有营养。这儿的臭虫聪明,会选择。”

    老贝绵言细语:“这孩子,说话真有意思。”

    明科吩咐毛头买一小瓶煤油,晚上洒在床的四周,驱赶臭虫。

    明科为老先生陪床,他给毛头布置了当天的作业。回到小旅馆,毛头做作业,古思画画。作业做完后,古思对毛头讲起识别假画的技巧与相关知识,从书画的时代风格、个人风格、笔墨用法、题款内容、用字方式、画面的建筑与服饰、所用纸与绢、所用印章与印泥等等方面识别假画,并讲了造假者的一般操作。

    两天后,老人可以下地了,明科与贝老先生告辞。老贝坚持要他等几天,儿子到了以后,可以还上他的钱。老人的儿子要为老爷子办理护照遗失手续,短时间内不可能到达。明科怕老先生与他拉拉扯扯,于是,他在老贝枕头底下留了一张纸条,便与毛头、古思上了路。

    贝林佐两天没见到明科,猜出明科已经走了。护士为他整理床铺时,发现了明科留下的纸条,贝老爷子拿着窄窄的纸条淌起了老泪。护士不知道老头子为什么哭泣,伸脑袋一瞧,只见纸条上写着:“贝老先生,恕我不辞而别,您多保重。”

    护士问:“您是不是遇上骗子了?”老人摇摇头,护士又问:“他们怕花钱,不管您了?”

    贝林佐擦干眼泪,对护士讲起自己怎样落水,明科怎样救他,又为他交住院费,并且给他钱花,自己的儿子不几天就来,自己准备还上恩人的钱,他却悄悄地走了。说着说着,老贝又哭了起来,惹得护士也淌起眼泪。

    走出乳香县,进入丁香县。古时,丁香县产的铜曾铸出过汉五铢钱、故宫铜龟鹤、武当山铜殿以及贵州黄钟,这里的铜被誉为“云铜”,名气很大,成为华夏青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铜矿资源已经枯竭,这片土地完成了“铜都”的使命,重新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

    人走进夹竹桃村,住在桑巴尔村长家里。夹竹桃村四周群山环抱,村前有一个很大的水塘,塘东有一个洞,名叫落水洞,塘西有一个洞,名叫打锣洞。村长告诉3人,全村人吃水都要到打锣洞里挑,以前,打锣洞口小,村民们用绳子吊桶取水,1958年,人们把洞口炸开,自此,村民们可以直接进到洞里取水。

    “为什么叫打锣洞,难道山洞会打锣?”毛头向村长请教。

    “让你猜对了。”桑巴尔言笑自若。

    每年雨水最集中的那几天,打锣洞会涨水,洞里喷出的水有时高达3米多,喷出的水流到落水洞排泄,泄不了的水便将村前的水塘全部淹没。涨水可持续十几天,最长的持续两个多月。水回落时,洞内会发出一片音乐声,声音似鼓声、锣声,还夹杂着唢呐声、竹笛声、琴声,好像在演奏民乐,响声持续两个多小时。水回落到平常的位置后,响声就停止了。无论天旱多久,洞里的水位不会下降。有一年天大旱,周围6个村寨的人都来打锣洞挑水,水的固定位置还是不变。奇怪的是,打锣洞每隔60年就要涨一次大水,淹没村里的庄稼和房屋。年份非常准确,一年都不差,定时在甲子年,因此,每到甲子年的雨季,全村人就要迁移到外村去住,等到水落后再回来。

    毛头看到豆绿色的塘水里漂着两块拳头大的黑褐色的东西,他问,那是什么东西。桑村长说,那是石头。古思不信,石头怎么可能浮在水上?毛头脱了鞋子下水,取来一看,果真是石头,这石头遍体是蜂窝,像木头一样轻。

    古思喃喃自语:“真是奇怪,石头竟然能漂在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