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但不在一个年级里,帕多瓦高伊丝坦布一个年级。帕多瓦是个恋爱高手,他会唱许多情歌,据他讲,都是从爷爷奶奶那里学来的。高中时,伊丝坦布被帕多瓦的情歌迷住了,俩人偷偷好上了,他们相约考同一所大学。帕多瓦高考后,对家人抱怨自己没考好,准备复读一年,只有伊丝坦布知道他的小心思,他是在等心上人。第二年,帕多瓦和伊丝坦布同时考进新疆大学外语系。大学二年级,俩人正式确立恋爱关系,当时,帕多瓦赠给伊丝坦布一对耳环,伊姑娘则将一只自己精心绣制的花包回赠给他。毕业后,帕多瓦进了一家外贸公司,伊丝坦布则被一家旅行社聘为导游。工作稳定了,双方家人催着他们办喜事。
一般的塔吉克年轻人,顺应时代潮流,举办现代式婚礼,省去了许多繁文缛节,但也失去了许多乐趣。
帕多瓦和伊丝坦布商量,要按照传统方式举办婚礼,一来热闹一番,让自己的婚礼成为美好的回忆;二来让家人高兴,爷爷奶奶总说现代年轻人图省事c为省钱,不按传统仪式举办婚礼,把民族传统轻轻丢弃,很是可惜。
按照民族传统,结婚前要订婚。春天的时候,帕多瓦的爸爸和哥哥以及其他几位亲戚,带着许多礼物到伊丝坦布家。礼物中有一条长达4米的红头巾,订婚仪式结束后,帕多瓦的爸爸将红头巾盖在伊姑娘的头上,表示她已经有了配偶。
婚礼前一晚,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来祝贺,来贺喜的女人每人带一点面粉撒在帕多瓦家的墙壁上表示对新人的祝福。结婚的那天,帕多瓦头戴被称作“沙拉”的红白两色布条缠的帽子,红色象征酥油,白色象征奶子,预示将来生活富裕;伊丝坦布身穿色彩鲜艳的衣裙,脚登高筒皮靴,头戴自己精心绣制的“库勒塔”花帽,脸罩面纱,把那条长长的红头巾围在脖子上;二人手指上戴着缠绕了红白两色布条的戒指。帕多瓦骑着马,在众人的簇拥下迎娶新娘子。走在路上,每经过一家就要喝由这家女主人递上的酥油拌奶子,接受祝贺。到了新娘家门口,伊丝坦布的亲友们立即围起帕多瓦欢歌起舞。进屋后,证婚人端来一碗盐水,用左手给新娘,用右手给新郎各喝一口,象征二人今后同吃一锅饭,白头偕老。当天晚上,帕多瓦住在伊丝坦布家;次日清晨,二人同乘一匹马赶到帕多瓦家。新娘子进屋时,婆婆在门口摆上一块新毛巾,二位新人双双踩着毛巾进屋。
婚礼期间,男女两家人从早到晚举行跳舞活动,人们在“热瓦甫”(六弦琴)c“巴郎孜阔木”(七弦琴)以及“那艺”(鹰笛)等乐器的伴奏下,围成一个圈子跳起双人舞。舞者模仿雄鹰翱翔的矫健动作,舞到精彩处,观众们打口哨c鼓掌c欢呼,有的人解下自己的腰带或头巾来回摇动,甚至干脆披在舞者的肩上。舞蹈活动通宵达旦,热闹非常。
帕多瓦请一位会摄影的同学用数码相机将整个婚礼过程拍摄下来,然后进行剪辑,成为他和伊丝坦布永远保留的美好回忆。
大家静静地听着,两只雉鹑悄悄蹲在他们附近,好像也在听着伊小姐讲述塔吉克式的婚礼。只有明科和洛美没去听,明科去装设报警装置,洛美把双花千里光的块状根洗干净,捣碎后制成了药膏。
临睡前,洛美让伊丝坦布喝下一些味道清香的双花千里光药膏,然后在她的伤口上抹了一层。毛头附耳低言:“美姐姐,你总算过了一把当医生的瘾。”
第二天,一行7人向林芝进发,伊小姐仍然坐在明科背后的绳圈上,一路上,大家继续用英语聊着天。休息的时候,一只灰腹角雉落在不远处的一株高2米的植物上,那植物长着长圆形的互生叶片,洛美告诉明科:此植物是一种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名叫西藏猫乳,藏名叫生等。
朱小姐迅速用相机拍下了角雉与猫乳相依的镜头。对这张照片,她挺得意,一张照片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