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7章 高山流水(第1/2页)  神雕后传之逆天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真金道:“杨姑娘认识此琴?杨若冰微笑道“灵帝无珠走良将,焦桐有幸裁名琴。”“焦尾”是东汉大儒蔡邕亲手制作,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千年来,是爱琴之人心中瑰宝,辗转流离后,到了何必之父,昆仑派何足道手中。真金道:“此琴正是焦尾,乃何护卫赠与在下,无奈在下琴力不够,无法展现其美,平日也曾请乐师前来弹奏,不过很少有人忍得疼痛,将此琴的绝妙之处充分展现。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不过因琴弦太过纤细,易伤到手指,所以愿意弹奏者不多,能弹好的人更是寥寥,杨姑娘若要弹奏此琴,务必多加小心。”杨若冰微笑道:“民女有伤在身,只能用右手弹奏。若不能展现焦尾之美,还望见谅。。”桌椅很快收拾好,舞姬也款款而来。杨若冰坐下,单手抚摸了一下琴身,在触摸道焦尾的焦黑之处时,心头也是微微一疼。虽说正是这一处焦黑,成为焦尾的独特之处,可难免让爱琴之人心痛。杨若冰露出青葱玉指爱怜的抚摸琴身,如雪白衣在春风中飞舞,冰肌玉肤在霞光下显出一丝妩媚。琴声霎时流出,一会如珠落玉盘一会如急风暴雨,真金感觉一会到了巍巍高山间,轻嗅山间岚霭。一会又到了潺潺河水中,看身边鱼儿穿梭游戈,自在欢愉。琴声一转,白草黄云、凄凄冷冷,令人心头哀伤。伯牙子期尚有分离日,世间又怎会有不散的宴席。心之所至,不悔不留。用心之琴,便是天籁。不止真金痴了,在场之人,哪怕是忽必烈这等草原汉子,也在婉转连绵的琴声中心驰神往。此时舞姬扯出水袖,随着乐曲,身影流动,风吹仙袂,当真是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随着乐曲缓缓激烈,旋转,甩袖,扭腰,下摆,动作一气呵成。乐曲缓缓放慢,舞姬的身姿也随着柔软起来,水袖翻飞,抽出五尺余长,弯腰跪地,头朝后仰去,腰肢弯起,乐曲结束。长袖搭在杨若冰身上,在空中旋转一圈。真金心神激荡,他坐到自己的琴前与杨若冰同奏。一段雄壮的琴声传出,两人未曾多言,就从琴声中感受到了对方的文采素质胸襟。杨若冰美目一扫,细看其模样,见其年纪三十五六,唇红齿白,鼻梁高挺,目光深邃,一身书生打扮。一曲结束,真金久久不动,琴声入心,配着杨若冰倾国倾城之姿,真金起身拍掌“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若冰姑娘真琴神也”众人也是如梦初醒,皆起身拍掌,杨若冰微笑起身还礼,才发现身旁跳舞之人正是司晓,二女相对行礼,以示感激彼倡此和。真金见杨若冰小指已被琴弦所伤,急匆匆从席位上下来,抓起杨若冰的手就要给她敷药。杨若冰微微一笑,将手抽出,行礼道:“不敢有劳太子。”真金尴尬道:“本宫失礼了,若冰姑娘勿怪。”座位上的忽必烈看到笑着道:“大家不必拘礼,宴会开始,诸位自便。”一听忽必烈如此说,众人相互敬酒聊天,气氛热烈中,琴声似乎依旧不绝。正在真金尴尬之时,身旁一个七八岁的孩童走来,对杨若冰道:“姐姐,你太美了,方才父亲都看呆了。”真金笑骂道:“胡言乱语,回去把齐物论给我抄上三遍。”后者做个鬼脸,吐了吐舌头离开。真金道:“姑娘琴艺绝伦,真金穷极一生亦难以追赶。”伸手邀请杨若冰做自己身边。杨若冰行礼落座:“太子琴声中有大好河山,非若冰能及。只是若冰细听琴声,低沉处沉郁顿挫,高亢处却不能裂石穿云,似有郁郁不得之意。太子已为诸君,位极人臣,心中还有什么不足?”真金轻轻叹道:“真金有许多事想做,却不能大展拳脚。心中难免郁郁,让杨姑娘见笑了。”杨若冰微笑道:“太子不必急于一时,变法之难,难于青天。北宋半山先生“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推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