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五章 能自己跑的火箭炮(第1/2页)  超级兵工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卡尔惊讶地道:“啊,菲利普,难道你又有了办法,可以解决火箭炮的精度问题?要知道这是非常难的呀!”

    肖卫国呵呵笑道:“卡尔,你的理解有问题呀!谁说火箭炮一定要有身管炮一样的精度?当然精度低、弹药类型单一,一直是火箭炮的弱点。那是因为目前的火箭炮都是导轨发射方式,而我们要搞的是箱式发射火箭炮,而且是车载的,它能够快速的转移发射阵地,从而降低暴露的风险。火箭炮的最终目标就是炮兵的主要火力压制武器之一,因为它具有结构简单、火力猛、射速高、反应快和突袭性好的特点。”

    “这次我们要首先要搞的就是130毫米履带式自行火箭炮。它的定向系统由19根无缝钢管组成,按上10下9排成两排,固联于箱形桁架上,每根定向管后上方都装有弹簧式闭锁挡弹装置和导电装置;火箭炮用汽车蓄电池作发火电源,并备有车外发射装置。采用15吨级轻型坦克为底盘,最大速度40公里/小时,最大射程10000米左右。配用130毫米固体燃料涡轮式火箭弹,定向器长1200毫米左右。”肖卫国认真的道。

    历史上箱式火箭炮是1941年德国装备的。早在1933年,德国国防军专门调拨一个火炮营给火箭实验站,为了保密对外声称是烟雾发射实验部队。在随后的几年里,该营分别参与100毫米、110毫米、180毫米火箭的实验,一直到1937年do38火箭弹定型成功。

    1936年,火箭炮部队正式定编为国防军的一个兵种,在肩章和领章上有自己兵种的颜色——酒红色,烟雾发射部队的对外名称一直沿用到战争结束。该部队编制100名军官、332名军士和1612名士兵。装备96个各类火箭发射装置和484辆车辆,是不起眼的小兵种。1939年,根据战争需要。该部队扩编为4个营。次年,烟雾发射训练基地成立,扩编为4个团,装备324门41式6管150毫米火箭炮;以及1个教导团。装备280320毫米重型火箭炮。

    由于火箭发动机设计优良,280320毫米和300毫米系列的火箭弹可以直接从包装箱发射出去,节约了发射成本。40式投射箱采用木制框架,41式发射箱采用铁制的框架。每发火箭弹配上导轨,装在一个框架中,在阵地中架好。一般以4~6发为1个发射单元组配置点火线,靠调节高度来确定发射距离,一个战斗部队可以在30秒内发射160枚这种重型火箭弹。

    发射后火箭弹的包装箱可以丢弃或回收,不用考虑敌人的反制。这种发射方式显示了德军在武器模块化方面的领先。缺点就是架设时间比较慢。战争后期,苏联的m-30系列火箭弹也可以按这种方式发射。德国人把40式火箭炮发射箱按发射角度布置在sdkfz251/1半履带装甲车,配上点火器,构成大口径自行火箭炮,配属给装甲师的工兵连,负责进攻时清理前方敌人的堡垒。由于火力强大,被溅称为“陆上斯图卡”“低吼母牛”。该炮机动性强,配备的弹药采用模块化方式。能适应多样化的作战方式。

    武装党卫军曾研制过一种80毫米多管自行火箭炮,但鲜为人知。该炮有个非常有趣的绰号——“希姆莱管风琴”。这是由于其设计直接参考了苏军有“斯大林管风琴”之称的bm-13火箭炮。该炮以法国制造的索玛303半履带装甲车为底盘,在车尾部安装有24根长2米的发射导轨,分两排呈上下排列,可一次齐射48枚80毫米高爆火箭弹。火箭弹采用尾翼稳定,长705毫米,重6千克。战斗部装药68千克,最大射程6千米。

    由于其在最大射程时的弹着偏差纵向小于265米、横向小于162米,再加上装药较少,杀伤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党卫军截至1943年7月只生产了13门、15000发火箭弹,其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