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04章 情商之殇(第1/2页)  重生之我即天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再留一个思考题吧。我刚刚说过,遇到事都划一个问号,刚刚这几位同学的回答各不相同,又能从中看出他们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呢?”

    张知行楞了一下,停止了鼓掌,摇头苦笑了一下。

    对于伍思凯这位前世需要高山仰止的牛人,张知行花了不少心思收入麾下,对他也是寄予厚望的。

    直到最后一刻,对伍思凯的首秀,张知行都是比较满意的。

    按照前世的一知半解,张知行在对百业公司员工培训时,进行了一些小技巧方面的引导。

    比如,不要问人:“你困了吗?”

    而是应该说:“没困吧?”给别人我讲的内容让人兴奋的暗示!

    其实更应该说“你真精神”。只不过都发枕头了,这么说又有点显得枕头发得不合时宜了!

    这样的技巧是前世一个被誉为演讲大师的师兄屡屡强调的。

    不过私下里,师兄说了实话:

    “这是我哥们给我的启发。纯情处男,和对象处了两个月,想把人家骗上床,怕被拒绝,他不说‘我要你’,而是说“我给你啊”,然后第一次领女朋友回宿舍就完成了从男孩到男人的转变。”

    “这心思也够巧的了!”

    “啥啊,后来才知道,人家女孩是来者不拒!”

    哈哈哈……

    就像历史都是由成功者书写的一样,很多没有定论的东西都是被人为定了调子的,如果定调子的人有光环加成,不仅能自圆其说,而且还可能被奉为圭臬,如果你拒绝相信,那你失败的原因就不难找寻了。

    前世,管理学老师自诩管理就是生产力,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能照本宣科,要搞案例教学,要求学生购买他参与编写的一部大部头作为教材。

    期末考试有一道题:太阳神和松日是两只同城俱乐部,如果你是其中一家俱乐部的经理,该怎么赢得球市的竞争?

    张知行的第一条答案是:买了对方!

    据后来交卷的同学反馈:“老师看了你的卷子,说这位同学是不是不想过了?”

    于是,张知行只好打听老师的单身宿舍,上门去套交情。

    好多年以后,当实德系、xx系明目张胆地玩弄球迷的时候,张知行的感觉就是:“你以为是技巧得售,其实不过是人家来者不拒!很多事其实很难分清对错,最终取决于谁是上位者。”

    就像伍思凯最后的那句话:三个男生的回答能显出性格上的什么特点?

    “行啊,啥事?”——有点没大没小;

    “学长,您请讲。”——有礼貌,但显出了距离感;

    “伍哥,没问题!”——迅速拉近了关系,而且给出的是肯定的回答,而不是询问。

    或者

    “行啊,啥事?”——自来熟;

    “学长,您请讲。”——有礼貌,始终保持对“前辈”的尊重。

    “伍哥,没问题!”——咱们有那么熟吗?卖了你也行吗?

    无论怎么解读,伍思凯的问题就带出了一种潜意识的高下之判——无论谁高谁下,人家正给你帮忙呢!

    更坑的是,还不如就说出一种解读,那么至少还能“交好”被抬高的那位,一道“家庭作业”让三个男生都疑虑重重。

    那么,伍思凯就真不该说这最后一句话吗?纯理论上说,在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拉近关系这个问题上,这道家庭作业真的好有“启发性”,是一个好到不能再好的“临场反应”。

    那么这话到底该不该说呢?三个男生又该怎么回答呢?

    不知道是谁给定的调子,最终社会意识用一个词来形成了类似事情该不该的判断方法!

    这个词就是“情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