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代表队三辩针对对方二辩最“出彩”的地方怼了起来:
“如果感冒了,治好了,就当做没事人一样,不去牢记获病之由,不去注意预防,不去记录治疗方法,不去警醒他人,那么你和他人就会不止一次的感冒,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对一个人而言,因为你还存在,你可以否定感冒致命,但是对足够大的样本来说,因为感冒致命的情况并不罕见。而更明显的例子就是aids,不治之症,我们听过太多的懊悔,包括篮球明星杰克逊,我们听过太多的告诫,比如防艾大使陆毅的公益广告,可是aids还在不停的扩散。为什么,就是因为太多人把别人的告诫c把别人的好心当做危言耸听。新闻中体现出来的‘美德屈从于权力意识’,对方辩友说这是个例,是疥癣之患c不足为虑。这是因为对方辩友始终盯着那几把椅子在自我麻醉。新闻还有一部分的,介绍了两位老人的贡献和年纪,采访了老人对总统让座的感受,记录了两位老人的感激之情。尊老敬老,不因你是总统而更值得称颂,尊老敬老,不因你是乞丐是囚犯而无足轻重。我们用肉眼就能看出两位老人足够老,应该得到足够的尊重和照顾,这和他们的贡献无关,一个街边的普通老人,难倒你就不尊重c不照顾了吗?两位老人被照顾之后,感激的也是总统先生,如果给他们让座的是你是我,他们会如此激动吗?从新闻的后半部分不难看出,无论是两位老人,还是采制这条新闻的记者c播发这条新闻的节目c电视台,大家都默认了权力大于社会公德c道德c美德,难倒这样的情况还不严重吗?还能说是疥癣之患吗?两位老人都在各自领域做到了极致,而总统也不过是在权利的领域做到了极致而已,为什么同样的极致要在权力的面前自愧不如呢?就因为权力的极致纠正了一次长期存在的对权力的迷信而犯下的错误,而认为问题是疥癣之患,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因为这不正是对权力迷信的终极体现吗?可以导致如果全社会的人都只能看到对方辩友看到的,看不到我们看到的问题背后根源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天长日久,整个社会都会被潜移默化地接受一些错误的认识c伤害到让我们社会得以保持美好的尊老敬老以及其他美德c公德c道德!对方辩友,醒醒吧,睁开眼睛,勇敢得面对事实吧!”
东广大学代表队三辩:
“尊老敬老是一种美德,但是这种美德也不是单方面的,不是因为我年纪大,我就可以对你非打即骂,我就可以跑到你家里为所欲为。别人对我表达了善意,表达了尊重c提供了照顾,我也应该有所回应,哪怕是一声谢谢!礼尚往来,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那么,为什么两位老人就不能说两句感激之言呢?同样,如果是我的儿女,或者一个陌生人帮了我同样的忙,我必然会对陌生人表达更大的谢意,因为身份不同,必然导致尊老敬老行为的‘含金量’是不同的,这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吧?这是一个正常人闭着眼睛都明白的道理,还需要把眼睛睁得大大地,睁大到眼睛失去聚焦能力,以致于连东西都看不到了,有这个必要吗?如果没有这条新闻,这些场景都会被掐了不播,我们看到的只会是两位老人坐在总统身边的画面,在重阳节拿出来配上尊来敬老的旁白,我们也会甘之如饴。正是有了这条新闻,才让我们发现偶发的个例的错误,让我们警醒,这怎么能说是新闻向权利低头呢?这条新闻不仅提倡c弘扬了尊老敬老的美德c敦促大家时刻牢记践行尊老敬老,还给新闻业‘不讳言’做出了表率。没有错就没有对,知错能改c善莫大焉!知耻而后勇,我们这个社会的尊老敬老以致其他真善美的行为一定会更多更好。”
“下面是自由辩论阶段,每队的时间是三分钟。”
“好,下面请双方的四辩做总结发言,时间是两分钟。请复旦大学代表队先做总结陈词。”
复旦大学代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