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八章:江淮大决战之五(第1/2页)  崇祯本科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两座重要城池陷落的消息同时送到淮安和南京,低迷失落的情绪笼罩着整个江南。南京城内有谣传,说大明的防线已经被击破,江北怕是守不住了。

    马士英的死,只有扬州的史可法默默地悼念,整个江南的官场几乎无一人为他说句好话。似乎大家只关心战事,仿佛这个人不存在一般。

    “皇上,要不要公祭马阁老和钱氏四兄弟”李岩憋了半天,终于把心里话讲了出来。

    “仗还没打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应对战事。”朱由检其实很想公祭一下马士英的。江北的稳定不光只是军事上的整编,更是马士英在江边一年多的行政功劳。

    在这一点上,马士英比史可法起的作用要大。或许这个人真的有一些缺点,但是他的功劳远大于缺点。

    但是现在的确不适合公祭马士英,从江南文官集团的反应来看,这个时候宣扬马士英只能造成一场口水战,除了内耗之外毫无意义。

    对于朱由检来说,淮泗这场仗不仅仅是对金兵的防御大战,也是南京内部的最后一次站队。是对整个南方官场的试金石,只有在危难时刻才能明辨忠奸。

    “海州陷落,东线防御洞开,金兵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接南下二是豪格大军西进帮助多铎夺取徐州。臣以为豪格西进的可能性更大。”

    李岩没有继续纠结马士英的事,他是老好人,但是他该说的话也帮忙说了,至于具体怎么做,他不可能替朱由检越俎代庖。

    “这不像金兵一贯的作战风格。多尔衮这个人一向喜欢冒险,当初入关就是一场豪赌。豪格直接南下进攻淮安岂不是更好”朱由检根据历史上金兵作风来判断,觉得豪格会继续南下。

    “豪格的主力是骑兵,并不擅长攻城。钱氏兄弟最后发回来的奏报已经说明了,攻打海州的是山东地方势力,海州一战已经耗干了那些人的战力。

    接下来豪格会继续保存实力,为最后决战留着实力。多尔衮虽然派出的是三路大军,但是其中却暗留后手,用兵非常老练。

    他是以东线大军压迫我们把江北的主力调集东线,然后派步兵大范围从西线和徐州攻城,逼迫我们派援军救援西线。

    但是他真正的杀招其实是豪格和多铎这边,尼勘只是佯动的棋子。徐州如果能拖住,此战尚有赢面,如果徐州失守,整个江北就很快丢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良佐的骑兵还在宿迁,这支军队会让豪格睡不着觉。只要骑兵躲在城池里不主动决战,金兵就不会南下。”

    朱由检听完之后长舒一口气,他到这个时候才理解这步棋的含义。

    派阎应元守徐州不是朱由检有多聪明,也不是依靠历史事件。而是后世有人反复讨论过的战略布局。

    朱由检没有本事布这样的战略,但是他选择相信后世的判断,所以重点布防徐州。没想到道理在这里。

    “可是宿迁只有一万步兵守城,万一城破怎么办?”朱由检问。

    “如果城破,就让刘良佐率骑兵跑路,朝徐州方向突围。在主力援军到位之前,一定不能跟金兵决战,就是躲着不见人也要拖够时间。除非徐州城陷落了。”李岩的眼神坚定的可怕。

    朱由检感到无限的压力从头皮上袭来。难怪说打大仗的将领自古以来很少了,光是这份定力就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这就像是眼睁睁地看着屋子烧着而坐着魏然不动,就算大伙已经把自己的衣服烧着也不吭声。

    “豪格和多铎两军加起来几十万,兵力绰绰有余。如果,豪格派一支偏军进攻淮安”朱由检的意思是,金兵完全有实力在不调动主力的情况下还能腾出手来打淮安。

    “有这个可能,但是就算淮安陷落,就算打到南京城下,骑兵还是不能动。我军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