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楔子(亲们可跳过楔子~不影响全文情节~)(第1/2页)  青花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嘉定八年,六月。

    人人道七月伏夏天,长安城早已在六月便已进入伏夏。

    老天爷依旧吝啬的不肯施舍半点凉风,不肯落一滴雨。炽烈的太阳大火炉似的挂在高空,烤的半边苍穹一片火红。空气里的燥热逼得人透不过气来,整个长安犹如笼罩在沸腾的水笼里。

    长安城老百姓人人手上一把半透明薄纱团扇或一把蒲团扇,轻轻摇啊摇啊,小孩儿坐在圆凳上也摇啊摇啊,想要摇去这恼人的闷热天。

    长安城,玄武门西北凌霄台,与普通老百姓天壤之别的皇城。

    因城为基,南邻宫宇,北望漳水,自大周立朝以来便修筑了高十丈四角攒尖顶的凌霄台,飞檐拂云,望川而建,孤高群榭,鹤立群楼。

    凌霄台楼颠铸铜雀一双,上置一丈八尺铜凤一对,飞檐展翅,恍若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金铛,玉璧,珠帘,琉璃瓦。

    夹着楼台上扬出的半幅大红遍地金通袖裙幅。

    那女子遍地金通袖被风吹起,高高飘散开在凌霄台外。

    她眉眼盛开如勾月,恍若经历春暖花开。

    她是大周的德妃——拓跋氏。

    记不起是谁将她引来了凌霄台,也记不起那人同她说了些什么。

    她记得的,唯有那声嘶力竭,几近要将心肝呕出胸腔的愤怒。

    “你会让大周朝廷陷入乱局,你会毁了大周!毁了皇上!”

    她听见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恳求,“在这里结束吧,娘娘,算是微臣求您。”

    她被烈日炽烤着,却觉得舒凉。

    凌霄台上,有风吹来。

    “皇上,德妃”暗系龙纹锦袍,雍容尔雅,长身玉立的嘉宗皇帝身后,有人不时看向玄武门方向欲言又止。

    德妃造反的族人死不足惜,然而,她是无辜的。

    当年,德妃与贡品被其父土著首领拓跋石一同献入皇宫,此后,德妃为大周所做,所付出的,大周百姓有目共睹。

    嘉宗皇帝与德妃的感情,天雷打不动,地火烧不毁,举案齐眉,伉俪情深,德妃的为人心性,对嘉宗皇帝的感情,大周老百姓心如明镜。

    德妃却因其父亲拓跋石,被众大臣联名治罪,让嘉宗皇帝陷入了两难境地。

    土著族勾连外邦,致使胡人多次进犯北境。

    为不惊动朝臣,群臣动乱,保住拓跋氏,都被嘉宗皇帝秘密派遣骠骑大将军暗中镇压下去。

    拓跋石却得寸进尺。

    嘉宗皇帝对土著族再三忍让放纵,拓跋石却蹬鼻子上脸,暗中通敌,与突厥联手,在北境瓜州掀起暴动,欲吞瓜州c甘州两地,惊动大周朝廷。

    嘉宗皇帝得知消息派军镇压,待想要掐断消息传播却为时已晚。

    为给百官交代,嘉宗皇帝下旨将土著族首领拓拔石收押大理寺,其余人即地问斩。

    刀光剑影纷飞时,拓跋鸢手持佛珠诵经祈佛。

    拓跋氏通情达理,恩怨分明。

    她却是乱臣之女。

    朝中老臣眼里揉不得沙子,更容不得宫里出了一个乱臣贼子之女。

    御史中丞上疏弹劾,朝廷百官联名上奏,要求处死祸国殃民的妖女,将土著族首领拓拔石斩首示众。

    嘉宗皇帝龙颜大怒。

    艳阳余光在他身上铺上淡金光影,斜长的影子拉向殿外。他背对城门方向,缓缓闭了眼。

    他是君,是王。

    拓拔鸢站上凌霄台,替他做出选择。

    她在一日,朝堂便不得安宁一日,堆积已久的矛盾,看似风平浪静,终有一日会如火山爆发,一发不可收拾。

    风吹得她发间的珠花翡翠步摇叮铃摇晃起来,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