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而安,在山乐山,在水乐水吧。你若是要他把这种感情说出来,谈出来,那可能不行,那可难为了他。你只能从他平时的眼神,讲话的声调,做事的动作,来体会,来把握。在海边,在海洋,这一过就三十多年,是一种忘本,是一种背叛。但更是一种提升,更是一种蜕变。
大队的办公室就在海边,离执勤船艇停靠的码头不远。当初,他、唐开远和大多数同事,都主张把办公的地方设在既方便登船执勤,又方便给渔民办证的地方,自然而然,就选在这里了。自己要出勤,一迈腿就到;渔民要办事,一上岸就办,确实方便。在这码头,原来是渔业生产码头的一部分,停靠过三代执勤船。这队伍刚成立不久,正所谓筚路篮褛以启山林的草莱初创之时。如果把山林版换成海洋版的话,那就是刳木为舟以济沧海的试水弄潮之日。那是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时还时兴土法上马因陋就简,便打报告向上面要了一点钱,买了一艘渔业生产的旧虾艇,稍加整修,涂上油漆,打上船名号,便高扯令旗开船出海了。由于刚刚开始有环境资源这件事,似乎一般人都没在意他们的存在。加上这条工作船的自身形象的先天缺陷,更难让其他人有所关切。远远看去,似乎和长年累月在海上打鱼的船只没多大区别。这艘遗老遗少般的执勤船,就这样史无前例的在中国古老海洋开始了规范经济生产行为的工作。没有人觉得发生了重要的事情,更没人会把它和开创性、划时代联系起来。如果有人这样讲,不是把人吓到就是让人笑脱大牙。用了一段时间之后,这艘船的使用者体会到,这条旧虾艇确实是老得可以的了,不然以前的主人也不会以极低的价格爽快地出让。他们于是产生了换船的想法,换船的想法很快变成行动,行动的结果是一艘海军退役的鱼雷快艇,成了他们的海上巡航装备。鱼雷快艇的气势果然不同,它的速度使海上检查的效果提高了不少,但那惊人的耗油和要经常保养的费用,却成了难以排遣的压力。这时,时间已经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人们的想法和实际的需要,促成了真正用于海洋和生产管理公务船的出现。通过他们的努力,通过不厌其繁的汇报、申请、游说后,终于,一艘设计排水量一百多吨,主机马力一千多匹,巡航速度十多节的标准配备的执勤公务船,成了他们在海上游弋的工作平台。可以舒适地住人,可以方便地办案,可以暂扣违规船,可以系靠大小快艇。和第一艘比起来,这船给人的感觉是今时不同往日,今年当真胜过旧年。
对于这三条船,杜海生都有着很深切的了解,几乎都熟悉上面的每一颗螺丝钉,船机的性能也算了如指掌。有时候,这只能叫做没有办法,谁叫他是轮机出身呢。有时候,这也可以称为有爱好,反正见了铜铁机件就来了感情。海洋感召了他,船机陪伴了他,困难磨砺了他,时间成全了他。这样,他就有了对机器的偏好,这种偏好使他很容易了解机器的结构和秉性,这种了解又使他的偏好越发严重起来,于是乎也越发难分难解。
当他们把机器摆弄好,太阳已经西下,挂在海湾西侧的山岗上。杜海生停手,让其他人清理现场,放好工具。他走出机舱,洗干净手,上到岸上,在夕阳和晚风中慢慢走向办公楼。
远处,有海鸥随风翻飞,近处,有鹭鸟伫立等待;船艇随波漂浮,粼光逐浪闪耀。夕阳中的他,还有其他的路上码头上行走的人,都带着自己长长的身影,向着目的地移动。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