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闲情飘岸际(三)(第2/3页)  碧海悠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同学少年。让他们也把生命赞叹,为自然讴歌,将世界拥抱。

    是因为这样吗,是因为这样游山玩水,就会让人选择生物作为职业和爱好吗?也许是,自己可作例证;也许不是,阿哥和其他同伴可作例证。

    同学少年总有很多想法,你也是,我也是,大家都是。且还有很多祈盼,你也有,我也有,大家都有。

    “开上一条船,大家一齐到海上去,这里走那里走,一定很好玩,一定很有意思。”

    “是啊。肯定很好玩。”

    “走得远远的,去看那里是怎么样的,肯定会有不同。”

    “我想到岛上去看看,就是那次看到的那个岛。”

    “你觉得不一样吗?”

    “我觉得会不一样,没有人去过,一定很不同。”

    “第一个到那里,肯定很不同。”

    “或者早就有人上去过了。”

    “没听讲过。”

    “就算有船,也没人会开。”

    “开船是要会看罗盘的,没有罗盘,你把船开到哪里去!要会用,才知道怎么走才对路。”海边的还是比非海边的内行一些。

    “先不要走太远,有看得到的地方才去,看不到的先不去。”

    “还有,帆也是很难搞的。搞不好不但不往前,还会往后。”

    “用机动船,就没那么难,还不会没风就不能走。”

    “你会开机吗,讲起来就容易。”

    “那就什么都不要想了!”

    “要等大了以后。”

    想法很好,祈盼很美妙,但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想想而已吧,憧憬一下吧,把乘长风破万里浪留待以后吧。

    那时候的她,经常听阿哥和别的同学少年,讲这讲那讲个不停,很少有插嘴的时候。因为毕竟他们走的多看得多,似乎想法也多。他们讲的,她有的很感兴趣,有的兴趣不大。但不管兴趣大小有无,都觉得有意思。或许,现在不感兴趣,以后会很感兴趣也不一定,谁知道呢。谁都有一些经历,当时不在意,倏乎而过,如烟而散,几无痕迹。以后想起,却要不遗余力去回忆,去寻找,去发挥。

    因为游山玩水的经历,使她在少年时,对自然和生命有了丰富的体认,对山海有了感情。也因为这些经历,让她认识了她阿哥的同学唐存远。

    不像现在这个阿仔,很多事清都不晓得。以前,她和阿哥是要到附近的农村去帮耕插秧割禾(水稻)做农活的。她和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农村的队长的安排下,和村民一起插秧、耘田、收割、脱粒、晒场。还要种番薯种花生等等。那要不怕脏不怕累不怕晒,不怕屎不怕尿不怕虫。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就让她知道,水稻是要移植的:先撒谷种在秧田里,等谷种发芽,禾苗长到一定高度,再连根或拔或铲,装在木质的圆形秧盆里,放在身边,分束和上肥料插到大田薯是用它的藤来作种的:在已起垄的松散土上,开一小沟,施上底肥,把番薯的苗藤靠沟沿斜放,盖上土,让叶子和笋端露出在外面,然后浇水……因为有这些经历,因为经手经脚做,她知道了什么是树上结的,什么是藤上长的,什么是旱地里的,什么是水田里的,等等。虽然不一定全讲对,但也是不离十了。也因为这些经历,因为风吹日头晒,使她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以前有了分别,起码不能说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么简单无聊了。虽然没有村民们那么能干,但也有了一些可靠的经验了。

    时代也会使人不同,自己的少年,就和现在的儿子不同。不说现在都是住在楼房里,少有和他人来往的便利。就是对父母的态度,也是很不同。对父母,那时几乎都是敬仰,现在却有了不少质疑;那时几乎都是遵从,现在却有了讨价还价;那时几乎都是雀跃,现在却有了很多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