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姜子牙幻化为兑(第1/3页)  自绝阴阳八卦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殊不知,武王的这一宴请,恰在姜子牙修炼自绝阴阳八卦盘的计划环节中,尽管他的灵气已经所剩不多,但是人间之事凭他多年的经验积累,谋划个一二还是很有把握的。要将肉身脱胎换骨,再幻骨为卦,最终变卦呈于盘,必须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中成型,在喧嚣吵闹中悟静聚气,在悲痛欲绝中沉淀发力,方可顺利幻化。再如果得到天子的混元守位,其威力将大大增强,子牙知道武王的宴会将会为其创造所有的条件,所以他不动声色的接受了武王的宴请。高人间的交流总是在不动声色中进行,他们话语间连连有套路,彼此都不会去揭穿,姜子牙的辞行与武王的宴请彼此满足而又相互算计,但明面上依然十分的和谐。

    想当年文王礼贤下士,在太湖边躬身背姜子牙步行八百步,至今仍然让他感动不已,至那以后姜子牙就誓死归命于文王麾下,虽历尽各种磨难,多次显丢性命,但是他从未惧怕,从未退却。后来大量的战功证明了姜子牙确实有能力,文王甚是欣慰,对他寄予了特别的厚望,从公侯伯子爵一路拜封到丞相,临终时还将年纪尚浅的武王托付于他,要他务必辅助武王治理天下,同时也命武王称他为相父,这是对他何等的行人呀!所以一直以来,他都不敢作半点的偷懒懈怠,处处披星戴月,处处呕心沥血,在他为首的群臣共同努力下,大周江山方才出现了文中一开始的那种难得的春天景象。

    对于姜子牙的贡献,满朝文武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用句谦虚点的话说,“大周朝的建立和现在的天下治理,他都是功不可没的”,所以于情于理,对于丞相的离开,整个朝野都应该十分重视得,这一点武王十分的明白,他既要“愉快”的送走相父,又不能给别人留下口实。这几天他思前想后,迟迟拿不定注意,最终周公建议他仿父之效,亲自从朝堂背丞相上轩辕门外的马车,让镐京百姓以送丞相之名前来观看,再在金鸡岭隆重设宴为其送行。这一方面可以显示武王的仁德重义,另一方面可以听到这里的时候,武王仿佛全都明白了,所以“哈哈”大笑两声,十分满意的让周公去办。

    因为金鸡岭离镐京城有几百里的路程,如果定好宴请时日后,须提前几天开拔,在周公等官员的安排下,镐京城早也贴满了送别丞相的告示,全城百姓一方面迫于官府的压力,另一方面打心里也深深爱戴这位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丞相,所以在姜子牙正式离开的那天,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夏至牙牙学语的小孩,早早的全都来了,齐刷刷的跪在轩辕城门外的两边,尽管天气和美,晨辉掩映,但是大家看起来都十分的难过,他们舍不得这位伟人的离开看到这些,满面慈祥胡须飘然的丞相大人也是十分的不舍,他觉得大家的爱戴与难过,是一份信任,是一份期待,更是一份责任,一张张质朴善良的面孔,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特别是那一颗颗晶莹透亮的泪珠,都在深深的揪痛着他的心,也就从这一刻起他更加坚定了牺牲自己维护大周江山稳定的决心,不为别的,只为这些黎明百姓们能过上稳定的日子。

    看着城门外百姓们的这种架势,武王内心深处也极为震撼,没想到相父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看来此次送别一定马虎不得,另外他也深深恐惧着,如照此发展下去,岂能得了,还好相父请辞,不然一场血雨腥风是在所难免的想到这些,武王额头上不知何时冒上了汗,周公赶紧让宫女给他擦了擦,并提醒武王吉时已到,可以背丞相上路了。武王听后,迅速的反应过来,忙面朝外躬身站在堂门的台阶下,周公自己及众大臣有秩序的把丞相扶在武王背上,就这样,武王小心翼翼的把姜子牙背上了轩辕门外的马车。刚上马车时,人群中传来了一声低低的,浅浅的呼唤声“丞相!”接着传来一声,两声,一群,一片,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最后变得越来越沙哑,越来越浑浊“驾!”武王不知怎么的,突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