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徐家小儿(第1/2页)  仙心证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清乐郡,平安县。

    县中有一药铺,上方招牌“徐家药铺”,边上还悬挂着“明月玉蟾”的小旗,明着告诉所有人,此乃属于灵药谷外门万宝商会的商号。

    药铺掌柜姓徐名仲达,四十左右年纪,妻徐张氏,有一子一女,女儿年前已经出嫁,唯有十岁的小儿留在身边。

    三十年前,徐家也是县中大族,徐文翰豪侠之名,声传百里,徐仲达出生之时,徐家坐拥豪宅,若干店铺,家有良田千亩,奴仆成云,一时风光无限。

    只是徐文翰早死,徐家随即家道中落,到了徐仲达手中,虽一直兢兢业业,但能力实在普通,三十年下来,徐家便从县中的豪族,破落为中下之户,靠着祖上仅剩的一点余荫,这才靠着一家药铺度日。

    三十余年来,徐仲达念念不忘的,便是有朝一日能振兴家业,恢复祖上荣光。

    所以,徐仲达从小便对幼子徐福严家管教,请名师,洗药浴,竭尽其所能,不论将来徐福学文还是习武,都能有一个深厚的基础。

    只是幼子勤奋归勤奋,但天赋实在有限,课业也不出众,以后科举功名这条路怕是难走。

    但好在事情有了转机,一年之前,徐家小儿大病一场,痊愈之后,重新开始读书写字,熬练武功。

    或许经历一场生死大劫,只是临时开悟,徐家人又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直到大半年下来,徐家小儿读书渐深,气质渐改,言行举止之间渐渐显露出章法,沉稳从容之色,徐仲达大喜,知道这是读书入了神,生出了灵慧,只要以后勤勉努力,戒骄戒躁凭借这点灵慧,读书明义皆是事半功倍。

    除此之外,徐家小儿对于武功,也一改往日抗拒态度,每日上午,开始主动熬练起来,不时还向徐父诸多请教。

    徐仲达更是百感欣慰,读书科举乃是不得已而为之,练武才是大道,便是沉寂多年的心又开始活络起来,想着先父当年荣光,想着那枚压在箱底三十余年的令牌

    现如今,徐家小儿学了一套桩法基础,便每日上午都要打熬,徐仲达每日满完药铺诸事之后,都要过来转一转,看一看。

    今日见幼子一副冥思苦想的模样,便上前询问:“阿福,可有疑惑?”

    徐家自徐文翰开始,也是渐渐有了一些家学,虽徐仲达武功不成,但见识也是有着一些,自觉现在小儿年幼,可以指点一番。

    徐福十岁年纪,不高不瘦,脸上还有些婴儿肥,但眼神明亮,见徐福询问,便想了一下道:“啊父来的正好,福刚刚练习桩法的时候,有一些不明之处想要请教”

    “桩法讲入静与灵动,入静为先,灵动在后,但我站桩之时,默念口诀,变化呼吸,体察变化,只觉一丝丝力量在体内震荡,只是这力量太过微小,便是一年累计下来也是增长有限,福便想如何先将桩法的境界提上去,再回头熬桩练力,事半功倍!”

    这是还没学会好好走就想开始跑啊,十岁年纪,不好好站桩,想那么多干嘛,徐仲达嘴角一抽,料不到小儿想的以如此深入,想他练了三十年,最为得意的便是桩法入了境界,但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徐仲达道:“先父言,入静炼己身,心要静,意要平”

    徐仲达回忆当年先父教导,原原本本的告知小儿,只希望其能尽快开悟。

    境界之说从来都是语焉不详,只因未到的无法想象,悟到的无法言喻,便是最基本的桩法,也只是让人练,让人思考,其后任其发展。

    徐福道:“多谢啊父,福还是想多试试。”

    随即,徐福便重新开始站桩熬练。

    “我儿能想常人不敢想,能做常人不能做,必是麒麟无疑!”熬桩最是吃力,考验毅力与耐力,徐福小小年纪能够坚持,这是大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