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寅头奶奶家的三年,不光大姨,舅舅也谈了个女朋友,而这个女朋友其实在他初中的时候两人就好上了。后来初中毕业,舅妈跟着亲戚学做衣服,舅舅继续上了高中。后来听舅舅说,两人一直都是书信联系,即便舅舅去了东营还在联系的。
舅舅和舅妈是相差一岁的姐弟恋。舅妈家就在离外公家不远处,走路大概三四分种,近的不能再近了吧。舅妈家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舅妈排行老三,三姐妹来说,舅妈无论是姿色还是能力都是最好的。舅妈的爸爸是在供销社上班的,也算是国家户口,吃国粮的人。相比之下,外公家虽然造了新屋,却还是红砖墙,水泥地,尽管在当时也算可以,可外公和外婆都是穷苦人家,又都是农民,造了房子后,还欠了债。舅妈家是怎么都看不上外公家的。偏偏,就跟戏本里写的那样,小姐爱上穷书生,舅妈就是喜欢舅舅,就是非舅舅不嫁。
到了我四岁那年,妈妈中途回家看我,舅舅和小姨也跟着妈妈一同回来的。舅舅说是在信里和舅妈商量了,希望定下来,两人可以一起出门赚钱。所以姐妹两个回来也可以帮舅舅安排提亲的一些事宜。
妈妈去寅头看我,在我的记忆里,是没有爸爸妈妈的印象的,后来听我妈说,那个时候我看见她就跟看见陌生人一样,怯生的躲在奶奶身后。她给我糖果,奶奶叫我去拿,我拿了就跑,还叫她阿姨。妈妈当时就止不住的流泪,想着自己的女儿不认识自己,没有任何感情,即便赚再多钱也没有用,于是妈妈当即决定将我带回身边。
于是,我就跟着妈妈回到了家。那时候,爸爸不在家,妈妈基本上都是在外婆家的。那段时间里,一大家子都在商量怎么去提亲,因为很明显,舅妈那边是肯定不同意的,当时,舅妈家里还给舅妈安排了其他的相亲对象,舅妈死活不去,最后,就是考虑到舅妈自己的意愿,所以才有了商量的余地。在双方说到彩礼的时候,舅妈家一定要外公他们拿出5000多块,要知道,在当时万元户都没几个,5000明摆着就是为难外公外婆,这钱还不算额外的买金器的钱。妈妈和家里紧凑紧凑也就凑了2300块,一家人都沉默着,不知如何是好。
后来舅妈自己和她父母谈,当时供销社的职位子女是可以接手的,就相当于古代皇位可以世袭一样,舅妈的哥哥已经在供销社,她大姐和大姐夫家条件还可以,也是公务员。所以,他父亲这个位置原本是打算给舅妈接手的,但是舅妈最后决定把这个位置给妹妹,条件是家里人同意她嫁给我舅舅。事实证明,舅妈的选择没有错。这是多年以后,舅妈的妈妈说的。
就这样,连买金器,就说好给2300。双方商定好订婚的日子,就各自开始准备了。也就是舅舅这次的订婚,即使到了现在,那些村里还有好多人津津乐道。为什么呢?订婚当天,舅舅本是想过去舅妈家问问还需要什么,结果,碰到舅妈的爸妈带个年轻的小伙子到家里,不死心的让舅妈相亲。结果让舅舅撞了个正着,当时舅舅就回了家,然后谁也没说,就自己出去了,一直到天黑都没回来。
家里已然鸡飞狗跳了,大家的急的团团转,宾客也只好都安排回去,这订婚算是取消了。不知道是不是觉的自己理亏,舅妈的父母倒也没上门来闹。只是可怜了舅妈,订婚当天,新郎不见了,这对于女孩来说的确是件脸上无光的事,可谁叫始作俑者是自己的父母呢?不过,当天,外公和外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的。只气的一天没吃饭。外公又是个要面子的人,气的嘴里一直骂舅舅,说回来非揍他不可。
第二天,舅舅才踏进门,外公抽起苕帚就打过去,还好舅舅躲的快,妈妈和阿姨急忙过来劝住外公。
“你个小斯人(臭小子的意思),昨天怎么回事?上哪去了?你知道不知道,你现在都成村里的名人了”外公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