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巫山神女(第1/4页)  玉面人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神女峰位于巴蜀(四川)巫山县城东约三十里的大江北岸,云雾缭绕间,似婷婷玉立,含情脉脉的美妙少女;在风云的轻拂中,衣裙摇曳,飘飘欲飞,令人遐想c无限神往

    飞凤峰山麓中的‘神女庙’内,公孙若兰正在聆听师父妙静真人的谆谆教导:“若兰,六载春秋,终日相伴,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师徒之情胜于母女之恩!九岁离开爷爷公孙不孤,拜为师足下。天资慧根聪明,常人万之不及也。为师一生所悟,已经倾囊相授,该到离别之时也!”

    妙静真人,一袭素衣,年虽六旬,貌美犹存;木冠发髻,青丝披背;眉月下,一双凤目清澈明亮:“这把‘玉笛剑’为师赠于徒儿,望若兰用它斩尽天下‘妖魔’,还人世间之太平。”

    玉笛剑,百年玉竹,通体碧绿,音律防身兼容。笛身长于尺许,笛中藏剑,用力振之,剑身弹出两尺之余,通体晶透,细长狭窄,凹形三菱状。相传是由‘兵器之王’巧手若愚,用千年玄铁精心打造。由于此剑造型奇特,伤口愈合困难,故此剑很少出现在江湖之中。

    公孙若兰一袭白色裙袍,青丝秀发下,掩藏不住她那清秀c纯真c无暇的丽颜;眉月下,那双晶亮清澈的大眼睛里,透露出天真无邪c刁玩可爱c动人心魄的灵气。“师父,徒儿不愿离去。”

    “若兰,尔天性刁玩任性,心地善良。可得切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善恶不在于言相,而在于心行;仗剑江湖,必行侠义之举,不可以以除奸恶为名,乱伤及无辜之命也。‘仙女剑法’十二式,四十八变化,乃为师根据巫山十二峰,净坛c集仙c朝云c起云c上升c望霞(神女峰)c松峦c聚鹤c登龙c飞凤c翠屏c圣泉,一年四季演变所创。其剑式静如松峦,动如龙凤;柔如圣泉,刚如佛光;身法飘渺,形如云雾;变幻莫测,难于捕捉。其身法剑诀:

    集仙聚鹤净坛中

    日照松峦望霞影

    飞凤起云展羽翅

    登龙朝云戏凤凰

    翠屏上升佛光现

    圣泉孕育万家安

    为师赐尔‘小神女’之称为,望徒儿不辱‘神女峰’之传奇。”

    公孙若兰,自幼无爹娘,跟随爷爷公孙不孤,九岁拜妙静真人为师,相伴六载,其情感甚过母女。在此惜别之时,晶莹的泪珠儿,挂满了她的玉颜。双足跪呈在地,从师父手中,双手接过陪伴她六个春秋的玉笛剑。“师父,让徒儿叫声‘娘’好吗?!”

    妙静真人眼里泪花涌动,坚强的关闭在眼帘之中,眼前的爱徒,她倾注了自己毕生的心血。默默地点了点头,默许了爱徒的心愿!

    “娘!”公孙若兰在师父的怀里大哭起来。

    “好孩子!”妙静真人将爱徒公孙若兰搂在怀里,任徒儿宣泄。许久,妙静真人轻抚爱徒的头道:“若兰,为师父,吹奏一曲,以示离别之意;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已到离别之时。”

    公孙若兰,止住哭啼,用玉笛剑吹奏起师父最爱听的民间名曲,送别:

    杨柳青青着地垂,

    杨花漫漫满天飞。

    柳枝折断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啊!啊!

    笛声悠扬,婉转轻柔,情真意切,缠绵不断,尽诉悠悠惜别之情

    妙静真人在优美的笛声中,飘身而起,隐入山峰之中:“若兰,香案台上有一锦囊,望徒儿依囊中所示行之。它日有缘,必在相聚,希徒儿好自为之。”妙静真人的声音,久久地回荡在群峰山峦之中,云绕于耳,挥之不去

    公孙若兰打开香案台上的锦囊,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之中:孙儿辞别恩师后,来大兴城。爷爷公孙不孤缄。

    “师父,珍重!徒儿若兰走了。”公孙若兰,朝师父妙静真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