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经我刘家几十年来反复探查,似乎对这宝藏之事亦一无所知,大抵梅王寿终正寝之时并未将此事告知后代。唯有我刘家世业公临终留下遗言,说出了梅王宝藏的秘密,但也语焉不详,世代相传下来,我们只知道要想取出宝藏,需张家主持,袁刘二家配合方可成功。因此,时至今日,梅王宝藏的确切消息,已经只有我刘家一脉知晓了。因此我恳请教主作主,将此事列为本教至要机密,请与会各位兄弟姐妹切勿外传。”
教主点头道:
“允尔所请。梅王宝藏之事,除今晚在场诸人外,不得外传任何他人,有违者,全教共诛,不得好死,死后坠入阿鼻地狱,永世不得超生。尔等记住了?”
众人齐声答道:
“教主令旨,我等永记于心,誓死奉行。”
刘义隆接着说道:
“教主,各位兄弟姐妹,我刘家为此宝藏之事殚精竭力,至今已有三代。我祖父在世时,与袁家c张家关系尚好,利用到两家走访的机会秘密探听,综合自已掌握的秘密和发现的袁c张两家蛛丝马迹,他老人家基本分析出了此事原委。原来梅王受劝归降后,其称王十余年所掠财富并没有上缴朝廷,而是择地埋藏了起来,此便是梅王宝藏。当时张c刘c袁三家共商,将这笔财富秘密埋藏后,取出时需三家协力,任何一方都不能独吞,用的法子就是张家掌握宝藏埋藏之地和开启之法,刘c袁两家则各执一件信物,这信物后来便成为刘c袁两家传家之宝。这本是一个万全之策,只待风声过去,三家一起取出宝藏,便可共享数代富贵。不料张轼早死,张氏一族中宝藏埋藏之地和开启之法这最关键的环节失传,这宝藏就没法取出,就这么一直埋在地里,至今已有三百余年。
“我父亲接任刘氏宗长后不久便皈依圣教,受教主启示,意识到梅王宝藏实在是上天赐我圣音教创建人间天国的巨大机缘。先父冥思苦想,某日突然开悟,认识到我刘家信物应该便是那颗金印。始祖彦修公本是一名将军,不过所将之兵并非朝廷之兵,而是以刘氏家将为主的招募之兵。在宋真宗c孝宗时期,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当时朝廷羸弱,大将如岳飞c韩世忠等所将之兵就分别称为岳家军c韩家军,各处军中依为常例。宋金议和后,张浚遭罢,军权被夺,彦修公亦随之被罢军职,却将印信留了下来作为纪念,乃是一颗金印。当然所谓金印者,也并非以纯金铸就,无非是镀了一层黄金而已。此印后来传给世业公,世业公带来此地后,为防止遗失,便出资捐建了密印寺万佛殿,却将金印藏于其中一尊佛像之后。民间传言密印寺万佛殿一万二千九百八十八尊佛像,其中有一尊是真金之像,便是指的此事了。
“我父亲想通此事后,便设法将金印从密印寺取出,藏于山庄家中。从一万二千九百八十八尊佛像中找出藏印之像,谈何容易!父亲苦苦思索,还派一人潜入寺中为僧数年,才终于悟出其中关窍,把金印取将出来。此事父亲必定向教主已经禀报,我亦不知其中细节,在此便不絮聒了。总而言之,遍查我刘家物事,并无特别珍贵的祖传之物,唯有这颗金印,世业公费尽心机将其藏到密印寺万佛之中,梅王宝藏之刘家信物,非此而何?
“唉,取出梅王宝藏之难,何其难也!父亲穷其一生,收获仅如此而已。他已想到袁家湾必藏有另外一件信物,但多方探查,却始终无法得知信物为何。祖父在时,便亲自主持刘家与袁家结亲,将我小姑嫁给袁华中,又扶植他当上了族长,后来还给他生了两个儿子。谁知那袁华中顽冥不灵,对自已妻子也守口如瓶,夫妻十多年,我姑姑始终无法查探到袁家湾祖传宝物之秘。无奈之下,先父以他夫妻不和为由,数次带人打到袁家,并将袁华中打成重伤。袁华中眼看伤重不愈,将秘密告诉了两个儿子,可笑这两个儿子和他老爹一样愚昧顽固,对自已母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